近日,北京市召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密云、順義等區七個“糧安工程”項目完成建設,全市有14個區將糧食安全工作納入了區政府績效考核。
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李廣祿在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首都糧食市場繁榮穩定,全年利用競價交易平臺累計安排市儲備糧輪換交易20次,累計輪換市儲備糧107.3萬噸。糧食便民供應體系滿足首都市民的消費新需求,如朝陽區引導建設便民服務綜合體,延慶區與便利店類網點簽訂承諾書,石景山區將糧食網點建設納入生活性服務業建設總體規劃,東城、西城、石景山、昌平、順義、房山等區落實糧食便民惠民地圖等。
在保護種糧農民根本利益方面,密云、延慶等區圓滿完成轉儲玉米4萬噸,沒有出現“賣糧難”問題;延慶、昌平、門頭溝、平谷、房山、密云、懷柔等區全面完成退耕還林補助糧供應1.9萬噸,惠及12.6萬戶退耕農戶。
李廣祿介紹,去年,北京糧食產業轉型實現新突破,出臺了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同時優質糧食品牌對接加快,石景山區、海淀區借力精準扶貧將貧困地區優質特色糧食產品推向首都百姓餐桌。在主食產業化方面,北京也出臺了指導性意見,支持并推進主食制品的規模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等產業化經營方式。東城、豐臺、房山等區被確定為放心主食示范試點單位。
同時,隨著綜合性糧食服務保障中心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落實大興國家糧食儲備庫和北京糧油應急保障中心建設項目投資3.9億元;密云、順義等區七個“糧安工程”項目完成建設,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據悉,“糧安工程”即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目的是全面提升糧食收儲和供應保障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主要包括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等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服務能力優化方面,2018年,全市有14個區將糧食安全工作納入區政府績效考核,海淀、密云、大興等區由區領導帶隊專項研究糧食工作,東城、豐臺、順義等區設專項資金保障糧食工作。
此外,儲備糧管理機制也不斷完善。據統計,去年核查市儲備糧108萬噸,重點核查異地儲備40.2萬噸。市儲備糧宜存率保持100%。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球糧機網【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