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進駐困境企業
技木老總王巧扣與這家企業員責人蔣來紅,結識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
蔣來紅涉足糧機行業,是看中了糧食輸送、進庫、出倉設備的巨大市場空間。可投資四千多萬元后,卻發現利潤微薄、市場難拓,萌生出放棄的念頭。而王巧扣、錢麗英夫婦是在行業內浸泡30多年的糧機生產專家。雙方偶遇即迸發出共識。
“國內用于糧食倉儲的糧機,普遍都是大路貨,到改良創新的時候了。”“誰能生產出質量過硬、技術含量高的糧機產品,誰就能占領市場。雙方堅信:只要技術過硬,企業就一定能闖出一條新路。
王巧扣夫婦加入谷泰糧機,并帶來了他們的最強大腦團隊,從技術上注入了創新發展活力,谷素糧機從不被市場認可,一躍成為國家中糧集團、中儲糧總公司的會員單位。每年,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集中采購糧機時,采用現場選秀的方式。去年,谷泰糧機在現場竟爭時受到專家認可,通過層層關卡,最終取得了江蘇區域的供貨資質。
如今,谷泰糧機的年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被省科技斤授予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躋身行業一流企業團隊。在企業的客戶名單里,從中儲糧多家直屬庫到地方屯糧庫,再到港口物流公司,近300家企業成為谷泰糧機的回頭客。
“微創新”破解68個市場痛點
在糧食運輸碼頭,傳統的粗放式船運設備導致運輸揚塵,不僅損耗糧食,對周圍環境也造成了污染。谷泰糧機只開發出的船用卸料和裝料裝備,剛一舉解決了輸送揚塵問題。
船用裝料裝備里的溢塵斗,是王巧扣比較得意的一項實用技術改造,通過給糧食輸送機安上斗狀裝置,可完美解決揚塵問題。而船用卸料裝備,則利用風運原理結合特制的敝塵裝置,有效吸除抓斗等裝機械放料時瞬間揚起的大量灰塵。南通城供糧油供銷有限公司在谷泰糧機考察時,一眼相中,立即下了訂單。此后,碼頭糧食無論是卸船還是裝船,附近居民再也不用忍受灰塵漫天的苦了。
不斷改良創新,給傳統的糧食輸送機械設備增加一點技術發明,成為王巧扣技術團隊的慣性。多年來,市場上不少用于糧前輸送的機械設備總是老樣式,缺乏創新,我們瞄準這一空白點發力,取得了很不錯的市場反響。王巧扣說。2年內,谷泰糧機共獲得68項專利。液壓升降卸糧、板片式模塊化輸送、一種糧食烘干……這些小發明讓企業出品的糧機無不抓準市場痛點,成為國內同行首創,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在2018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蔣來紅派出兩輛長約17米的運輸車,載上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十余種糧機,來到會展中心。一經展出,展區客商絡繹不絕,一些采購經理連夜打電話給公司老板,一名來自內蒙古海拉爾區的企業負責人連夜坐飛機趕到會展中心,相中后又來到靖江廠區實地考察。我們運過去的兩車產品在展出過程中,就被全部買走了。蔣來紅說。
“土味”糧機插上智能化翅膀
如今,可實行遠程操控的輸送糧機,是王巧扣團隊研發出的新帝品。操控者只要會使用手機,就能將各項指令傳遞給輸送機,猶如人在現場實時操作。
5C時代來臨后,遠程操控肯定是未來糧機發展的趨勢。"王巧扣說。他發明的糧機遠程操控系統如今正在申請發明專利。此外,王巧扣技術發明的另一個方向,是讓糧機朝無塵化發展,讓將來的糧食運輸更加節能環保。王巧扣介紹,企業團隊正與江蘇科技大學、江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與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等國內知名科研機構緊密配合,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出更智能、環保、節能的產品。
“谷泰糧機雖然是個鄉鎮企業,但非常有發展眼光,企業充分利用先進技術,讓傳統糧機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市場上創造了新的竟爭力。”市發改委副主任張永杰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