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教學方式多樣化。該縣農機校認真總結以往的培訓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實行理論授課、實地操作、參觀學習、經驗交流“四級教學法”,即:理論知識由學校教師講解,實地操作由生產廠家專家指導,參觀學習由學校統一組織參觀合作社,經驗做法由農民相互交流。授課期間,除了老師們正常講課外,將新引進改良的新機具,擺放到學員們眼前,現場講授如何操作和使用,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
二是操作演練實地化。培訓時,在上好理論課的基礎上,注重實際操作演練,把培訓班辦到了各鄉鎮農機合作社。在實際技能操作培訓中,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為了廣大學員的實習基地,許多有實踐經驗的學員對農業機械使用和維修進行了現場交流,談心得、講技巧,也為學員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有效地解決了產學脫節的問題,很受學員歡迎。
三是學練結合現代化。教師授課全部利用多媒體,把培訓重點內容系統地編制成學員能看易懂、形象直觀的演示課件,保證了學員愿意學,樂于接受。實地操作由教師手把手指導,專家與學員互動,現場解決學員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使學員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