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引爆—中國家庭第一瓶棕櫚油
聚龍從2004年起開始涉足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假日”、“小康生活”等品牌的問世打破了以往單純做散油貿易的經營格局。時值中國包裝油市場“品牌”開始涌起的年代,在消費者的可選范圍中,豆油、花生油等依然是“品牌”外衣下不變的品類。
而此時,天津“龍威糧油”在國內的食用油行業中早已名聲在外,棕櫚油也已經大范圍地應用于各類餐館和食品工業中。但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棕櫚油”的概念等于同零。如何解決棕櫚油這個泊來品走向中國大眾的問題,成為當時工業研發的課題。2007年,隨著聚龍“超低熔點”棕櫚油技術的成熟,第一款小包裝棕櫚油正式走進了中國家庭,成為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上的新軍。隨著“假日”品牌的出現,人們第一次知道了“棕櫚油”的概念,開始逐步了解這款世界上消費量最高的食用油種。
科技的魅力—自主研發助力品質升華
2010年,“假日”品牌四款棕櫚油小包裝產品獲得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認證》證書,聚龍成為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得此認證的棕櫚油生產企業。在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日益增長的時代,標有“綠色食品認證”的小包裝棕櫚油無疑給食用油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產品品質的不斷升華源于聚龍內部嚴謹而執著的研發團隊,在棕櫚油技術的改善方面始終不忘追求。隨著研發實力的不斷增強,聚龍集團的創新低熔點棕櫚油分提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改變了業界對不能生產碘值70棕櫚油的普遍認知。2013年,聚龍集團《一種特級棕櫚液油及其工業化生產方法》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014年,《一種清涼食用油及其制備方法》獲得國家專利授權……新技術將國內棕櫚油分提實力帶向了新的高度,也進一步推進了小包裝棕櫚液油在終端消費市場上的活力。
終端的外延—海外發展要資源也要品牌
伴隨著聚龍在東南亞事業的快速發展與逐漸成熟,通過多年對印尼市場環境的調研,2013年初,一款名為“Oilku”的小包裝棕櫚油在雅加達市場成功上市。這是聚龍集團在海外創造的又一個“第一”,中國企業獨立建設的棕櫚油品牌首次走上了印度尼西亞百姓的餐桌。
眾所周知,印尼是世界頭號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與中國消費者對棕櫚油概念的一知半解相比,棕櫚油在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的地位是毫無疑問的“NO.1”。因此,印尼的小包裝棕櫚油市場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競爭格局,與國內都有著天鑲之別。“Oilku”是在經歷了長期而縝密的市場調研之后才啟動的品牌,針對當地的消費習慣與飲食特點,在上市之初通過零售終端的直接鋪市,打破了固有的品牌開發路線。同時,聚龍在海外的包裝油品牌有了獨立的形象代言—印尼國內的金牌脫口秀主持人Sule成為了“Oilku”的首位代言明星,Oilku品牌在模式與傳播上取得了雙重成功。
“Oilku”品牌在印尼的上市,是聚龍棕櫚油全產業鏈終端的強力延展,與聚龍在印尼投資的產業鏈上游棕櫚園遙相呼應,打破了以往中國“走出去”企業在海外“重資源、輕品牌”的舊有模式,真正實現資源與品牌的雙管齊下。
聚合的時代—弄潮的不僅是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風起云涌,改變了幾乎全世界所有人的狀態,催生了種種奇跡。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商業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將會成為主體。“電商”們不斷的在玩新的花樣,創造新的模式,刺激著人們的探索欲望。
這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社交、移動、社群和APP的一切數據構成了電商的形態。在新媒體下,類似于聚龍這樣的傳統企業如何迎接這樣的時代?也成為很多實體企業思考的大問題。新的時代必然需要新的思維,互聯網時代的品牌營銷也必然要基于時代的發展趨勢。
這是一個聚合營銷的時代,面對風起云涌的各類新媒體,人人都會有疑問、有洞察,只有在不同的媒體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才能將“聚合”做出端倪。“假日”包裝油初次走上亞馬遜平臺,是聚龍品牌營銷面對電商渠道走出的一小步,卻又是不同凡響的一大步。在這個“聚合”的過程中,我們即將看到的不僅是自己的改變,更多的是看到對位消費者的改變以及整個時代的改變。
當一個時代來臨時,不要去做時代的追逐者,那會有跟不上頻率的風險,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將自己放在時代的洪流中,爭取站在它的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