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新一代生物燃料生產設施即將上線運轉,制造商正進入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新生產設施旨在推動生物燃料發展,盡早超越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燃料,使整個行業進入新一代生物燃料階段。生物燃料雖然低碳足跡較低,但面臨與糧食作物競爭的問題,因而許多生產商轉向纖維素植物材料、動物糞便和植物油脂,大量生產乙醇、柴油、航空煤油和汽油組分油。
事實上,美國已經制定了十年目標推動整個行業發展。在玉米乙醇已經占汽油市場10%的基礎上,聯邦政府還要求燃料供應商將新型生物燃料混入汽油、柴油之中。然而,與風能和太陽能產業不同,生物燃料不需要稅收優惠或補貼等激勵措施。
路透社稱,盡管生物燃料行業不斷增長,資金大量涌入,但在未來數年里,投資者想要獲取較大回報,仍需依靠新的技術。其中,KiOR公司位于密西西比州哥倫布市的新型生物燃料設施值得期待,能將木制品變成可用于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料,該工廠的產能為2.39億升,位居同類工廠的首位,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投產,其生產成本相當于每桶油25美元,約是美國原油價格的四分之一。(1美元約合6.31元人民幣)
美國《生物燃料文摘》匯編的數據顯示,全美今年約有15.16億升新型生物燃料投入生產。2013年至2015年還將啟動64.43億升的生產能力,使美國總體產能接近87.17億升。
許多新興生物燃料公司多年來一直在研發可將纖維素糖類或廢料低成本能源轉化的技術。英國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雪佛龍公司、道達爾公司等石油巨頭也紛紛在燃料公司投資入股。
在技術方面,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生物催化劑,能夠破壞堅韌的纖維素材料;此外,研究人員還利用新技術,將固體材料轉變為氣體,創造出先進的加氫精煉方法,將重烴轉變為更輕更易燃燒的燃料。
根據2007年《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授權,美國環保局在《可再生燃料標準2》中要求, 2022年之前,每年生產的生物燃料要達到795億升,超過玉米乙醇每年568億升的生產目標。但如果生產商無法讓足夠的生產線投產,該目標可能降低。
路透社表示,考慮到燃料、原料和企業戰略的多樣性,投資者可能需要耐心,等待該行業進一步競爭整合。分析師認為,從投資角度來說,現在選擇優勝者還為時過早。大約300家公司正在開發能夠打入市場的技術,其中20%的公司將在未來幾年尋求上市。
然而,加拿大Enerkem公司取消其IPO計劃暗示,華爾街可能對新資金涌入生物燃料部門產生越來越多的警惕。投資者認為,Enerkem公司將市政固體垃圾轉變為生物燃料的技術風險太大,因為其從未進行大規模示范。
業內人士稱,新一代生物燃料具備經濟性的關鍵所在是要確保充足和廉價的原料供應。利用動植物油和再生餐飲油生產生物燃料的美國可再生能源集團表示,原料通常占據生物燃料生產成本的85%至90%。
盡管未來幾年生物燃料可能仍將保持增長,但許多從業人員擔心,輕易許諾將產生能源革命可能會帶來不切實際的期望,生物燃料行業還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