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最忙最累的就是春種秋收。秋收時節,炎炎烈日下,人們大汗淋漓地在泥地里奮戰,一邊忍受稻草劃割皮膚的刺痛,一邊享受豐收的喜悅。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加速推進,加上近年來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這極大地激勵了廣大農民購買農機、使用農機的積極性,石蟆、白沙等鎮街都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區已購置小型聯合收割機近100臺。如今,機器一響,稻谷便自動被收集到了口袋里,拿回家直接曬干收儲。
“今年全區68萬畝水稻,如果采用人工收割費時費力,在收割中還浪費了不少糧食到稻田里。”李樹強表示,收割機方便靈活,操作簡單,作業成本低,廣受農民歡迎。目前,機手發動、供需協調、信息發布、機具檢修檢驗、人員培訓等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正陸續進村入社上門收割。
他算了一筆賬:機收水稻的應收盡收不浪費,總產量可以增收5%以上。再加上一次收割、脫粒、裝袋全部完成,比人工省時省力,每畝水稻收割費比人工節省300元,這樣一來,55萬畝水稻機械收割,可為農戶節約1.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