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戶定金去哪兒了?
據大公財經記者了解,2012年5月公司與內蒙古三主糧天然燕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主糧”)簽訂了1546.80萬元成套設備銷售合同。但到年末設備完工交付時,卻遭遇三主糧的“耍賴”。耍賴的理由是“自身廠房建設延期,且設備完工后處于冬季,設備運輸不便”。這種理由顯然站不住腳,上千萬購買裝備即便存在建設延期,那也和公司沒有關系。至于交通運輸不便更為滑稽可笑,因為寒冬交替,一年多過去了,已完成的設備依舊躺著不動。
有意思的是,由于合同尚未履行完畢,導致公司尚未確認銷售收入,從而使得當年年末庫存商品增加。而根據公司的銷售方式,在成套設備方面采取直銷模式或通過經銷商銷售。資料顯示,三主糧主要從事燕麥生產、加工、銷售,顯然與農機設備銷售無關,也即不存在在經銷商銷售行列。依照公司結算方式,成套設備需要預付30%定金,發貨時支付65%提貨款,按照調試完成后支付剩余5%的尾款。由此,即便三主糧耍賴,設備建成之前公司就應該拿到30%的定金款,更何況設備早已建成完畢,也即為1546.80萬元*30%=464萬元。該部分應該明確計入銷售收入,這與公司稱,尚未確認銷售收入形成矛盾。
上千萬設備躺著不動,已成為公司庫存不可承受之重。然而,更令人疑惑還有,在2013年4季度,公司再次賣給一套設備給三主糧,銷售金額為1475.43萬元。該金額與之前的1546.80 萬元相差不多。不過,此時雖在4季度,已無冬季運輸不便之說,也無建設延期,并成功計入銷售收入。這筆交易也讓三主糧坐上2013年第一大客戶的位置。
這兩套金額差不大的設備究竟有何差異?為何原則性的30%定金未確認收入?大公財經試圖聯系永祥糧機,但截止發稿前,公司仍未回復。一旦三主糧拒不履行合同,公司將面臨著較大的計提風險。
產品質量頻現問題
永祥糧機雖然在招股說明書毫不避諱稱,存貨金額存在較大的風險,數據顯示2011-2013 年末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6800.11 萬元、9172.39 萬元和9399.98 萬元。但較高的存貨公司認為這是機械制造類行業特點,資料顯示,該公司主要從事碾米機械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永祥糧機稱,產品完工前各環節半成品較多,且產品價值相對較高,銷售通常無法一次實現全額收款,長期存在較高的存貨和應收賬款所致。
事實上,一邊是存貨的高企,一邊是公司退貨、換貨現象暴增。從下表中不難發現,2011年、2012年公司退貨、換貨現象尚能控制在個位數之內,但到了2013年,公司的退貨數量達到22臺,是2012年3倍之多。換貨則是2012年的4倍,2011年的16倍。為何出現這種反常現象,公司招股說明書竟然未有任何表述,大公財經就此問題試圖聯系公司,截止發稿,也未得到回復。
一般而言,客戶選擇退貨,說明對所售產品不滿意,或價格過高買的不劃算,或產品質量嚴重出現質量問題影響使用。客戶選擇換貨,或產品發錯,或產品有質量問題。動輒幾萬元的設備,正常情景下應該不會搞錯產品。由此退貨、換貨現象暴增凸顯公司所售產品質量或存在問題。
這與永祥糧機宣稱,公司同類產品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部分產品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外競爭對手,但產品價格僅相當于國外知名同類產品價格的1/3-1/2,具有較強的性價比優勢。開了個黑色笑話。
與之對應,公司近三年末,一年內的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92.35%、75.73%和71.90%,呈現下降趨勢。按照壞賬計提原則,這表明公司不得不將提高壞賬計提,從而影響收入。如果這種惡化的趨勢無法控制,對公司而言,將是極大打擊。
技術備受質疑
雖然上述的退貨、換貨現象目前只存在單機產品中,且占比當期銷售收入的比重較小,但是公司的技術一直陷入質疑的漩渦。公司主營產品為碾米機械單機及成套設備。而成套設備中,主要是通過單個單機產品的組裝成龐大的大型成套設備。而根據公司的采購,電機、風機等動力配套設備以及標準零部件基本上依賴外采。有投資者質疑,公司技術其實就是加工。
據大公財經記者獲悉,目前公司的色選機已成為公司公司生產的碾米機械單機共有7個大類,130多個品種,幾乎囊括碾米機械全產品線中一大亮點。然而梳理公司色選機的起源,還來自于已注銷的控股股東控制的另一家公司穎特電子。穎特電子此前曾向永祥糧機出售色選機,而后,永祥糧機則借鑒和參考了穎特電子的色選機技術。如此一來,既減少了色選機的前期研發費用,直接享受色選機專利,而且增加永祥糧機的無形資產。
在穎特電子注銷后,永祥糧機順勢將其客戶轉至自己名下。其實,市場上并不乏專業從事色選機生產的企業,上市公司美亞光電便是專營色選機的龍頭。永祥糧機毛利率與美亞光電相比,也是大為遜色,相差20%左右。有人質疑美亞光電的色選機目前已將“X射線”運用至食品檢測領域,而公司的色選機能否贏得市場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