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滯了18個月之后,證監會在4月30日重啟IPO發審。
截至8月25日,首發申請未獲通過的企業為數不多,僅有4家而已。5月1日,證監會公告,上會的擬IPO企業當中,會稽山、依頓電子、康尼機電三家公司首發申請通過,康新(中國)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新設計”)首發申請未獲通過,成為IPO重啟后被否第一股,但證監會并未公布其被否的具體原因。此外,江蘇天鳥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天鳥”)、湖北永祥糧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祥糧機”)、上海岱美汽車內飾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岱美”)也均被擋在了A股大門之外。
究其背后原因,時代周報記者梳理招股書發現,除去共有的財務風險之外,被否的4家公司面臨著其他諸如業績縮水、技術資質低、家族控股、財務會計瑕疵、產品質量問題、募資目的及前景難測等問題。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明確表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處理好積極推進與穩步實施的關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節奏和市場承受程度。資本市場組織實施的各項改革措施,都會按照上述精神有序推進。
此外,據證監會公布數據,截止到8月21日,IPO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已經達到了128家。上述128家企業,擬在上交所上市的48家,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28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52家。
財務問題頻現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康新設計的招股書發現,公司流動資產主要由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及存貨構成,其中存貨、應收賬款及貨幣資金合計占流動資產的90%以上。
從2011年到2013年,康新設計應收賬款分別為1.15億元、1.71億元和1.51億元,占公司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8.40%、43.72%和34.34%。
企業上市前謀求急速發展過程中,財務、資金問題往往被后置。江蘇天鳥的招股書顯示,2011-2013年,江蘇天鳥營業收入分別為1.53億元、1.83億元和1.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3.57%;報告期內凈利潤對應分別為3586.05萬元、3923.64萬元及4181.08萬元,年復合增長率達7.98%。
盈利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公司應收賬款一項的增長更加不可小覷。2011年末、2012年末及2013年末公司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933.11萬元、4604.06萬元和6288.32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20%、25.18%和31.91%。經計算,三年中公司應收賬款余額逐年遞增56.97%、36.58%,大大超出了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指標的年復合增長率。
另外兩家被否企業—永祥糧機和上海岱美則分別存在存貨占比大和受匯率變動影響大的問題。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永祥糧機招股書發現,報告期內公司流動資產主要由貨幣資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付款項和存貨構成,其中存貨所占流動資產的比例最大,報告期內占流動資產比例均在40%以上。2011-2013年末,公司存貨金額分別為6800.11萬元、9172.39萬元、9399.98萬元,占比達52.85%、47.82%、41.17%。
而由于上海岱美公司擁有產品進出口經營權,招股書顯示,2011-2013年,公司外銷金額分別為7.43億元、9.46億元和12.14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1.33%、69.64%和73.31%。公司產品出口主要采用美元進行結算,并采取遠期結匯等方式以降低匯率風險,但并未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存在風險敞口,并已造成業績損失。
2005年7月國家調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有較大幅度的波動,2011年初1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6215元,至2013年末為6.0969元,降幅為7.92%。受匯率波動的影響,2011-2013年,公司匯兌損失分別為1489.12萬元、110.29萬元和914.16萬元,占營業利潤的比例分別為6.92%、0.59%和4.21%。
經營瑕疵難掩
一同高懸的潛在財務風險之外,4家上市折戟企業沖擊A股資本市場的資質仍有多種瑕疵頻現。
招股書顯示,康新設計創立于2001年,主要從事辦公空間、精品店等商業空間、醫療場所等公共建筑裝飾設計和施工等。其實際控制人為陳平、譚文山、毛如憲和黃錫鵬4人,4人全部為外籍或中國臺灣籍,分別持有康新國際32.98%、29.60%、20.62%和10%的股權。
時隔兩年,康新設計再度沖關IPO,管理費用畸高的問題仍懸而未決。公司2011-2013年的管理費用分別為1.07億元、1.03億元、1.0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4.81%、13.17%、14.41%。
實際上,同屬于建筑裝飾行業的上市公司管理費用率普遍都在3%以下。對比同行公司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康新股份因員工工資和福利增長導致管理費用率畸高的現象并不常見,反而給企業運營平添成本負擔。
另一方面,江蘇天鳥則在首發被否之后迎來“偽高新”的質疑。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2008年9月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期為三年,2008-2010年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2011年9月,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評,2011-2013年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為15%。
而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員工中大專學歷以上的人數只有38人,占員工總數的12.84%,遠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中“30%”的學歷要求。江蘇天鳥“高新技術企業”的身份難有保障之外,普通居民企業所得稅25%的稅率水平給企業真實盈利能力打上問號。
預披露開始后的首家上會鄂企永祥糧機的問題則在于會計瑕疵。
報道稱,公司大客戶三主糧應付給公司預付定金并未計入銷售收入,而公司在2012年與2013年分別出售一套設備給大客戶,后者成功計入銷售收入,而前者卻因“冬季設備運輸不便”合同未履行完畢。另外公司的產品質量、技術設備以及公司設立涉嫌違規等均受到媒體質疑。
上海岱美更是面臨上市募資為還貸、未決訴訟案等諸多質疑。在岱美汽車內飾件的募資項目中,有3億元是補充流動資金,有1億元是償還銀行貸款。報告期內,岱美汽車內飾件資產負債率總體水平較高,分別為45.69%、47.42%和49.22%,并對大量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設置了抵押擔保手續。
除此之外,2005年,岱美汽車內飾件與美國公司SummitCapital.LLC簽訂銷售代理合同,合同表示如果SummitCapital.LLC為公司爭取到北美客戶訂單,且該訂單為岱美汽車內飾件所認可,則SummitCapital.LLC提取該訂單銷售金額的5%-10%作為其傭金,與該合同履行有關的爭議應當提交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若作出裁決,岱美汽車內飾件有可能面臨500萬美元的巨額罰款。
資深投行人士稱,獨立性問題、持續盈利能力問題、主體資格問題、募集資金運用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規范運作問題、財務會計問題和中介報告瑕疵都將成為擬IPO企業被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