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我國的糧食生產形勢是好的,在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強力支持下,糧食產量穩定增長,不僅有效解決了群眾的“米袋子”問題,而且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支撐。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的糧食生產中還有一些不穩定因素和風險存在。筆者以為,糧食生產要打出品牌,關鍵要依靠好以下力量。
一要靠不折不扣落實好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作為頂層設計中的重要內容,黨和國家關于“三農”的各項方針政策凝聚了社會各界最廣泛的共識,匯聚了社會各界尤其是農民群眾的最強烈的期盼和要求。比如,關于“糧食直補”的相關政策,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受挫的問題。可以想見,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政策如果落實不到位,也就意味著農民的所急、所盼、所需不能得到很好解決。這無論是對糧食生產,還是對其他“三農”工作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相關職能部門,一定要切實履行好監督、督導、保駕護航的責任,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二要靠科技提升糧食的產量和質量。當務之急是依靠科技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問題,另一個是糧食生產無公害、去污染化的問題。應當說,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緊迫,且按照傳統思維來看是一對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創新來消解這一矛盾,通過配方施肥、推廣生物化肥、生物驅蟲劑等方式,實現糧食增產和無公害化的同步推進。
三要靠激發市場活力來實現糧食品牌化戰略。要充分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從事規模化經營、無公害化生產的積極性,通過轉變糧食生產觀念,提升糧食生產的品位,讓其不僅生產得多,關鍵要生產得好。政府應搭建各種平臺,提供各種便利,積極延伸糧食生產的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糧食的附加值,通過深加工各種糧食制品,實現糧食生產的轉型升級。
當然,糧食生產要打出品牌需依靠的力量還很多。比如系統的糧食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糧食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等。總而言之,只要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糧食生產品牌化戰略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