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莊鎮京漢村賈樹高,2011年從連云港到該鎮京漢村流轉300畝土地種植糧食,今年收成較好,每畝均產達到800斤。他給我們算了筆經濟帳:一畝小麥需要種子77元、復合肥75元、尿素85元、治蟲除草30元、機耕費30元……所需的農資成本加起來在450元左右,每畝地有300多元純收入。由于6月2日的一場雨,他收割的近100畝地,約8萬斤左右的小麥,由于小麥水分偏高,來不及曬,只好以每斤1.08元的價格賣給了上門收購的經紀人。而后期收割的200畝地小麥,由于水分達標,質量好,到漢留糧庫都賣到了1.18元/斤的價格。他感嘆到:“能不能達到托市收購的價格,跟小麥質量有直接關系,關鍵是我前期的小麥水分高,低價賣實在是沒有辦法,白白損失了近8000元”。
界首鎮種糧大戶趙江寧,流轉了1100畝地,由于高郵此片小麥收割期較晚,沒有受到陰雨天氣的影響,他今年近90萬斤小麥全部以1.18元/斤的價格賣到了界首糧油經營公司,除去種子、肥料、費用開支等,每畝地有400多元的純收入。在問及他為什么不在門上賣給經紀人時,他爽快地說“從我開始種田,我就沒有賣給小販的習慣,還是到糧站來賣。這里是經過省里認定的收購點,能按照托市價格,有一斤算一斤,隨到隨賣,到這里來賣感到很放心,而且服務好,下年我還會來這里賣糧”。
通過走訪調研,給我們的總體印象是,農民到國有糧食企業賣糧,享受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仍是主流,從目前全市夏糧入庫情況來看: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小麥21萬噸,其中托市收購17.9萬噸。從售糧農戶的反映中,我們也覺得加大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大烘干設施的投入力度,對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很有意義。
為此,我們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搶抓國家實施農機補貼的機遇,根據鄉鎮的種植面積適當配備烘干設施,在有一定種植規模的鄉鎮糧站、農業專業合作社,投入烘干設備,徹底解決農民就近賣糧及烘干需求,讓更多的“賈樹高”不再因陰雨天氣而遭受損失;各級政府要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社會籌資,擴大烘干設備的投入,解決因土地流轉規模種植帶來的曬糧難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農機補貼投入,直接用于糧食烘干設施的配套,確保因天氣情況及勞動力不足帶來的矛盾,解決種糧農民曬糧難的問題。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