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策扶持“旱改水”宜改盡改。根據該區區委《關于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由區級財政配套支持一半的改造和建設資金,重點支持水田改造升級和旱地改水田。同時,根據《大通湖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示范工程2015年行動方案》,在實施的6大行動中的首項“糧食穩產增產工程”中規定,由區級財政累加補貼45臺高速插秧機、10臺高地隙噴桿噴霧機、10臺烘干機,提供財政累加補貼資金300萬元。鎮、村則為“旱改水”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支持,在北洲子鎮龍河村,政府投資出人為外地老板周建清疏通了長達1100米的引水渠,確保了早稻的及時移栽。北洲子鎮奇志合作社、河壩鎮天鑫合作社在政策引領下,一鼓作氣分別流轉棉田730畝和670畝,自籌資金全部改造為標準水田并種上了雙季機插水稻,每畝400―500元的改造投資都享受到了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
二是推進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針對不能進行“旱改水”的田塊,該區結合區域內有2家30萬噸飼料生產廠家、農戶有多年種植玉米的經驗和60多臺烘干機日烘干加工能力達1000噸的實際,大力推進以玉米為重點的旱地糧作生產。根據《大通湖區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示范工程2015年行動方案》,全區全年由財政累加補貼玉米精密播種機30臺(套)、全粒型玉米收割機10臺(套)、秸稈還田機10臺(套)。今年以來,區農業農機部門先后組織開展玉米播種機試驗、示范和推廣活動7場(次),參加現場觀摩的農戶達400多戶。僅3月22日的現場演示活動,農戶當場就訂購玉米精密播種機11臺(套)。河壩鎮燎原合作社上年種植玉米1100多畝,今年進一步擴展到1800多畝。截止目前,該區農藝和農機部門結合多年研究和推廣的實際,組織糧農開展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培訓3場(次),培訓農民和機手230人(次)。
三是科技支撐引領糧油作物生產。在水稻種植上,進一步大力推進以雙季機械化育插秧為重點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全力推進以高地隙噴桿噴霧機防治病蟲害、烘干機替代自然風干等“瓶頸”環節的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特別是針對“旱改水”過程中的機械使用,該區引進筑(修)埂機,筑埂速度提高到每臺機械每天筑埂5000米以上。今年以來,全區新增水田高地隙噴桿噴霧機5臺,完成烘干機安裝12臺(套)。在旱地作物生產上,一方面針對旱地耕層淺、玉米株高易倒伏的問題,區農機部門引進旱地松深機械,提高了耕地保肥保水和抗倒伏性能。同時,自2012年以來,區農技推廣部門每年都開展20個品種以上的玉米品比篩選試驗、夏玉米―油菜輪作試驗、玉米播期試驗、高產栽培模式試驗和油菜機械化移栽、分段機械化收割試驗等,這些都為旱地糧油作物高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