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條件下種植油菜是先人工育苗,再進行人工移栽、收割,耗時耗工,勞動強度大,加上品種老劣,種植效益非常低下,嚴重阻礙了油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祁門縣自從2013年開始實施萬畝油菜高產創建項目以來,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轉型”謀發展,油菜產業破繭成蝶,展翅騰飛,徹底改變了以往種油“零效益”、“負效益”的傳統落后經營模式,成功實現油菜增產和農民增收。
種植“雙低三高”(低芥酸低硫甙、高產高效高抗)油菜新品種,促成“品種轉型”。經縣油菜高產創建技術專家組甄選、審議,綜合考慮品種的產量、品質、花期、抗性等因子,因地制宜,選擇“灃油737”、“秦優10號”等油菜品種作為萬畝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主推品種,切實提高油菜優質化水平和綜合效益。安凌鎮瑯豐村油菜種植大戶吳大勝向人介紹說:“新品種不但產量高、品質好,而且,花期較長。每年3、4月份,盛開的金燦燦油菜花,香氣濃郁,景色宜人,吸引了很多外客前來旅游觀賞,從而,帶動了鄉村‘農家樂和景觀游’,增加了油菜產業附加值。”
推廣油菜增產關鍵技術,促成“田管轉型”。加強良種良法配套,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推廣應用“配方施肥、化學調控、病蟲綜防”等油菜增產關鍵技術。在普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突出強化油菜蕾苔肥追施意識,科學施用蕾苔肥;在選用抗性品種的基礎上,加強油菜田間管理,開展統防統治,減輕菌核病危害。
實行油菜種收機械化,促成“生產轉型”。油菜生產上采用機開溝免耕直播、機械化收割,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節本增效非常明顯。如今,一種“種植大戶+農機合作社”油菜產業模式脫俗而出、方興未艾,為今后油菜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