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是農業大市,是山東省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多年來,濟寧市把確保糧食安全放在“三農”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的支持力度,專業農技人員引導農民科學種植、精細管理,并搞好各項服務,截止到去年,夏糧連續實現“十一連增”。
今年我市小麥種植面積561萬畝,與去年面積持平。據農業部門調查統計,全市平均畝穗數44.5萬,同比增加0.8萬穗,穗粒數30粒,千粒重44克,穗粒數、千粒重和去年持平,通過對小麥產量構成三要素分析,預計全市平均單產499公斤,同比增加9公斤,總產56億斤,同比增加1億斤,可望實現夏糧生產“十二連增”。據農情調度,我市夏收工作已經展開,預計6月15日夏收工作基本結束。
由于取得了“十一連增”,這讓許多人感覺獲得豐收似乎很容易,然而每年氣象、病蟲害等各種農業生產條件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別,作為農業部門技術人員都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時時對農業生產進行監測,及時作出判斷并采取措施。例如,今年小麥發生病蟲害的預兆出現的早,我市農業技術人員發現苗頭后立即布置防范措施,才使得今年小麥基本沒有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可謂從病蟲口中奪得了小麥的豐產。
每一年,從小麥播種到收割,都凝聚著從農戶到各級各部門盡心盡力的呵護。圍繞“三夏”生產,市委、市政府今年先后召開了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和“三夏”生產現場會,在種、管、收的關鍵生產環節專門成立了督導組,赴各縣市區開展現場督導檢查,督促各級把工作和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尤其對小麥的“一噴三防”,早部署、早動員,適時開展統防統治、群防群治,有效控制了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為奪取小麥豐產豐收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擴大高產創建面積,整合項目、集中投入、集成技術,今年全市投入資金用于示范方內的道路、溝渠、林網、電力灌溉設施建設,全面推廣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模式,落實減災增收措施,努力提高單產,輻射帶動均衡增產。全市在去年已建成122萬畝高產創建大方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建14個、74.75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累計大方建設面積達到196.75萬畝,方內小麥收成明顯好于大田,預計單產達到550公斤以上。繼續深入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各級農業部門根據農時,及時組織專家會商制定農業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組織千名機關干部和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分片包干,深入田間地頭,送科技直接到戶,大力推廣了配方施肥、秸稈還田、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實用技術,提高生產技術普及率和田間覆蓋率。今年以來,全市共開展面上普及性培訓463次、舉辦集中培訓班300場次,培訓農民5.7萬人,指導農戶32.7萬戶,服務指導面積576.6萬畝。這些貫穿“三夏”生產始終的舉措,保障了夏糧主要作物小麥的正常良好生長。
夏種工作與夏收工作同時展開。據相關部門對農民種植意向調查,今年全市預計夏種面積556萬畝,其中玉米450萬畝、水稻70萬畝、大豆27萬畝、小雜糧及其他作物9萬畝。相關方面已備好玉米良種1.6萬噸、大豆良種0.15萬噸、化肥60萬噸。當前土壤墑情較好,有利于夏種,玉米、大豆的播種工作即將展開。預計玉米播種工作6月10日開始,大豆播種工作6月15日開始,6月20日夏種工作將全部結束。
除了小麥,今年我市夏季作物種植范圍較大的有120萬畝大蒜和20萬畝圓蔥,目前大蒜、圓蔥已收獲完畢,大蒜單產1050公斤、同比增加50公斤,圓蔥單產3800公斤、同比增加200公斤。另外,春季瓜菜種植面積40.5萬畝,產量、價格高于去年,農民種植效益明顯提升。春播棉花80萬畝、花生60萬畝、地瓜30萬畝,夏播辣椒23萬畝。當前,各地認真做好夏管工作,在田作物長勢良好。
繁忙的“三夏”生產拉開序幕,各級各相關部門集中力量投入奮戰。我市一位農業專家介紹說,當前“三夏”生產主要突出四個關鍵:不失時機地抓好夏收工作,合理調配收割機械,集中搶收,確保顆粒歸倉、豐產豐收,同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等綜合利用技術,提高秸稈利用率,加大秸稈禁燒力度,杜絕焚燒污染環境; 抓好夏播作物的適期播種,扎實做好玉米、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方建設,大力推廣玉米直播、單粒播、大豆單粒播和水稻機插秧技術,確保夏播作物在適宜播期內完成播種任務;抓住夏種有利時機,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品質結構、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瓜菜、食用菌等特色高端高效農產品; 加強夏季農作物的生產管理,強化病蟲害預測預報,科學防治病蟲草害,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做好抗旱排澇準備工作,努力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6月2日,我市小麥開始收獲,當日收割面積逾2萬畝,其中機收2.11萬畝,秸稈還田1.4萬畝,機收率達到92%。隨著我市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農機大軍早已成為搶奪豐收的決定力量。對此,我市農機部門及早動手,積極準備,精心組織。提前做好檢修保養機具工作,充分發揮農機維修網點和農機合作社的作用,對參加跨區作業的小麥聯合收獲機進行機具檢修,全市成立了180個農機技術服務隊(組),深入鄉鎮、村戶進行檢修服務,共檢修、保養、調試小麥聯合收獲機9200臺。“三夏”前,市、縣農機部門多次舉辦農機新技術、跨區作業培訓班,重點對兩萬多名機手和中介組織人員進行機械操作、維修、安全常識、農機管理及跨區作業注意事項進行培訓。農機部門還與工商部門密切配合,開展農機打假工作,從源頭上防止假冒偽劣農機產品、農機配件進入市場,保障農機安全生產。早在一個月前,我市還下發了《關于做好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農機跨區作業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農機跨區作業“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全天候為機手做好信息咨詢等信息服務工作,為三夏農機化生產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地組織保障。
一直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的供銷社系統,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積極拓展為農服務空間,創新土地托管等為農服務方式,逐步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在“三夏”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嘉祥縣、梁山縣、魚臺縣等地供銷社通過采取大田托管、科技服務、套餐服務、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開展技術培訓、示范引導等工作,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資直供、配方施肥、套餐種植、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系列化服務。尤其是大田托管的推廣,讓成千上萬的農業壯勞力得以解脫,他們的田地統一耕作,都能得到很好的照管,取得不錯的收益。
夏季是用電高峰期,為確保夏收期間農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夏收用電安全,濟寧供電部門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在用電高峰期優先保證農業生產用電。開辟夏收用電報裝綠色通道,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提供報裝、架線、驗收、通電、報修“一條龍”服務。加強對田間線路和電桿的巡視、檢查,為田間電桿拉線裝上警示標識,避免收割機碰斷拉線導致事故發生。組織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深入鄉村農戶、田間地頭,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安全用電知識。落實夏收保電搶修人員、車輛,準備材料、備品備件等,故障停電后及時搶修,盡早恢復送電。
記者在市氣象局看到一份非常詳細的氣象預測:6月份濟寧市平均降水量為90至120毫米,月平均氣溫較常年略偏低;6月上旬旬降水量0至5mm,較常年偏少;旬平均氣溫25.0至27.0℃,接近常年或略偏高;旬最高氣溫33.0至5.0℃,出現在6至7日。麥收期間天氣復雜多變,市氣象部門充分發揮氣象衛星、雷達、自動氣象站等現代化裝備的作用,嚴密監視天氣變化,著力提高降水、干熱風和冰雹等強對流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報準確率。從6月1日開始,定期為政府決策部門發布未來一周逐日滾動天氣預報、麥收氣象服務專報,為政府決策指揮“三夏”生產提供依據,并及時為市政府領導提供短期和短時預報跟蹤服務。積極與農業部門溝通,及時了解服務需求,開展針對性強的氣象服務,對農戶提出有針對性的農事生產建議。充分利用短信、電視、廣播、電子顯示屏、氣象信息服務站、鄉村大喇叭等手段傳播氣象預警預報信息,提醒社會公眾注意防范夏收夏種期間可能出現的雷雨、大風等不利天氣。積極做好人影工作,適時開展人工增雨消雹作業。同時,密切關注突發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發生,及時開展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加強土壤墑情和農業氣象監測,方便農民依據天氣搶收搶種和加強田間管理。
協同作戰,誓奪豐收。全市小麥陸續很快將進入大面積收割階段,待到顆粒歸倉時,為之堅守勞作的每一個人又會再一次享受到豐收的喜悅。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