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場:翻不出政策的“五指山”
相比其他飼料原料,玉米算得上是年初以來表現最為突出的“選手”。從上圖的價格走勢可以看出,國內玉米價格在3月開始出現了一波持續上漲行情,隨后高位震蕩,近期再度步入上行通道。影響價格走勢因素有3個:一是本年度臨儲收購量8279萬噸,遠遠高于去年的6919萬噸,提振玉米價格。二是臨儲拍賣及補貼政策動搖市場。三是3月中旬豬價持續上漲。大家都知道,玉米價格一直受政策影響較大,過高過低都被臨儲收購、拍賣等政策所限制。去年的連續暴漲在今年很難出現,后期臨儲拍賣的常態化、進口替代品大量到港均抑制今年的行情,將打破現階段的虛高價格。
粕類市場:豆粕跌破2008年以來歷史最低點
粕類市場的連續下跌體現出了行情的不給力。特別是豆粕市場,沒有政策調控影響,影響的基本面圍繞國際大豆產銷情況、國內生產供應及下游需求三大方面。眾所周知,我國80%以上的壓榨大豆依賴進口。全球大豆產量持續增長也就預示著我國壓榨大豆總量也在上升,豆粕供應相對寬松。再來看需求方面,生豬存欄連續下降歷史低點,對豆粕飼用消費而言必定限制。因此:供應寬松+需求低迷=價格下跌,這個公式也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全國豆粕成交均價在每噸2670元,處于8年來最低價位。廣西地區的豆粕價格每噸已經跌破2500元。
棉菜粕價格走勢基本跟隨豆粕,菜粕主要用于水產飼料。今年豆粕與菜粕價差一度縮小到歷史低點,也令市場對兩者替代效應產生關注。據筆者了解,部分水產飼料企業均增加了豆粕、調低菜粕的添加比例,不過也有企業考慮到產品穩定性,菜粕的添加比例與往年持平。
魚粉市場:上演“高空墜落”戲碼
進入4月以后,隨著秘魯A季中北部捕魚量順利超過百萬噸,國內外魚粉價格承壓高位下滑。終端飼料企業對后市觀望情緒較濃,補庫意愿并不積極。
目前,我國各主要港口超級蒸氣魚粉參考報價在每噸1.45萬元左右。同時,魚粉市場的行情走勢另一重要影響就是國內水產行情。近期的南方多雨導致國內水產存在一定風險,天氣也成為了市場一大變數。
不論是能量原料玉米,還是蛋白原料粕類、魚粉,影響其走勢的因素無非就是供需面。伴隨著生豬養殖業產能持續淘汰,對原料的需求消費的減少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4月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存欄38692萬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71%;能繁母豬存欄3971萬頭,同比、環比分別下跌14.9%和1.7%。也就是說,母豬較去年減少了690萬頭,按照每頭母豬一年產16頭仔豬計算,意味著未來一年將少生11120萬頭豬。針對豆粕用量再做個計算,按照每頭生豬120斤出欄,全程料肉比2.8計算,全程需要336公斤飼料;11120萬頭生豬,需要飼料3736萬噸;按照豆粕在飼料中添加比例20%計算,則需要豆粕747萬噸。減少了這么多的豆粕消費,價格怎能不跌?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