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4日報道,三年前,內地爆出一系列“地溝油”丑聞,無良商家回收百萬噸用后的食用油,提煉后再出售給消費者。青島的花生出口商決定做點什么。他的孩子已經在喝進口嬰兒配方奶粉了,他家也用進口橄欖油炒菜。
他說:“我了解花生,還向日本和歐洲出口過一些上好花生。我想,為什么不能自己生產上好花生油,給我孩子就讀的幼兒園用呢。”
他花120萬元人民幣買了一臺榨油機,開了間作坊,雇了一位年長的榨油專家,走訪了大約30家類似生產商,以了解工序流程。去年12月,第一批花生油終于生產出來了。
他在網上公布了全套詳細流程,好讓客戶知道產品質量有保證。他還將自己生產的花生油拿到質檢部門檢驗,確保符合標準。有些油裝瓶后貼上品牌,在網上最高賣到每瓶75元。
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按照工業規模生產食用油。榨油機已經成了暢銷家用電器之一,一些公司稱其每月銷量近千臺。
一個榨油機生產商說,去年該公司推出榨油機后,銷量持續增長,9月份電視專題報道其產品暢銷情況后,現在一家門店一天就能賣出300臺。
李科說,榨油機是一種相對新潮的家用電器,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暢銷。
他還說,大部分客戶都在35歲以上,家庭收入寬裕,追求高質量生活,重視食品安全和健康。
在江蘇省無錫市,任職會計的邊女士花了1600多元買了一臺榨油機,在家自制花生油。她說:“我一直用自制花生油炒菜,味道很好。”
她還說,榨油的過程樂趣多多,最重要的是,這樣能確保食用油安全。
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說,消費者必須確認原料安全、高質量,才可以自制食用油。榨好的油還要細心保存,否則很容易變質,釋出有毒的黃曲霉素。
范志紅說,基本上,家庭榨取的食用油屬于“毛油”,不允許銷售,而且應該盡早食用。
但是,邊女士等熱衷于自制食用油的消費者,仍然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邊女士說:“我選的是遼西花生,品質很好。我控制整個流程,保留花生的香味和營養。精挑細選的原料、精密控制的生產過程,再加上妥善的存放,可以確保產品安全。再說,工業生產的食用油也一樣會出問題。”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