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食糧烘干重要有三方面的必要,一是抵抗陰雨災難氣候的必要。冷暖過渡帶天氣,食糧勞績期遭受陰雨氣候的概率較大,食糧晾曬、貯存困難大,烘干需要更盛。二是減緩曬場充足抵牾的必要。跟著食糧機器化勞績過程加速,食糧勞績時間趨于會合,屯子曬場逐年削減,食糧晾曬成為食糧勞績的凸起問題。三是進步食糧品格的必要。相對傳統晾曬,機器化烘干能進步食糧品格,削減二次凈化,完成食糧“不落地”出產,節省用工本錢。
比對自然枯燥法子出產食糧的種糧小戶和家庭農場必需裝備必定面積的曬場。以水稻和小麥為例,一般畝產600千克的地域要依照所種植面積的2—3%配套曬場。是以,對付種糧小戶來講,在沒有烘干機的環境下,只能巴望在食糧成熟時代沒有雨水。而一臺10噸食糧烘干機的枯燥本領就相當于10畝左右的曬場。據統計,我國某些地區食糧勞績時降水幾率在25%—40%,均勻每一年因霉變喪失的食糧約3—5%。是以谷物枯燥的機器化比田間功課的機器化更加緊張,它是谷物豐登、豐登的緊張保障前提,也是食糧烘干成為該縣農夫增收的新支持。天下種糧、售糧小戶、天下休息榜樣徐福運沒有購買烘干機以前,一到勞績季候就食不知味、夜不安枕,天天看好幾遍氣候預告不說,還要到處求人提早聯系曬場,偶然真是叫每天不靈,叫地地不該,2010年眼看豐登期近,七、八百畝黃燦燦的小麥收割晾曬不實時,全數霉壞變質,喪失30多萬元。
人工晾曬人工太貴,并且費錢還雇不到人。好比水稻,人工晾曬的話,最廉價本錢一斤也得1毛5,用烘干機,本錢就只要一半。如今種糧小戶常常說:“如今種食糧,如果分開機器化,咱們壓根就掙不著錢。”食糧枯燥關鍵也是如斯,一臺烘干機一天可將20噸水稻的水份從30個點低落到16個點左右,雇工費用500余元,而人工翻曬到一樣程度,必要400平方米的水泥曬場和8個勞力進行3天以上的翻曬,雇工費用在1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