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粟粉”非彼“罌粟粉”,細微的一字之差造成了消費者的誤解,便有了后來該網友發微博質疑與產品制造商澄清的尷尬局面。
眾所周知,“罌粟粉”由罌粟殼和罌粟籽磨制而成,是毒品鴉片的原材料,普通百姓一般都會對其談之色變。國家早年就有對罌粟籽、罌粟殼的生產、經營、使用等均有嚴格的監督管理辦法。同時,相關法規也明確規定,罌粟籽除用于榨取食用油脂以外,不得制成任何其他調味品。當消費者第一眼看到“嬰粟粉”,很可能誤以為“罌粟粉”,造成質疑與澄清的尷尬局面。即便認清了與“罌粟粉”字上的差別,擔心也在所難免,畢竟市場上眾多的山寨貨與國民日益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得不讓人懷疑廠家有使用“嬰”代替“罌”蒙混過關之嫌。
筆者從各大網站上搜索,對于“嬰粟粉”的解說少之又少,提到的不外乎是嬰兒能食用的玉米淀粉。配料標明“食用玉米淀粉”便可一目了然的事情,廠商卻偏偏使用“嬰粟粉”讓我們這些消費者“丈二摸不著頭腦”。標明配料一方面是為了方便食品安全單位監督檢查,另一方面是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條件。縱使諸如“嬰粟粉”是行業內部的專業術語,筆者認為此類讓人容易混淆的配料最好能規范使用大眾所熟知的名稱,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