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記者在北大街永輝超市門口,見到了市民周先生,只見他手上拎的大半桶食用油幾乎已經完全凝固。
據周先生說,這桶5升裝的大豆原香型食用調和油是他在八月份超市促銷的時候購買的,當時售價還不到三十元,看到其他顧客購買,自己就也買了兩桶,當時沒有發現有什么異常。一桶早先已經吃完,這一桶是最近剛開始吃的,沒想到從十天前開始,這大半桶油逐漸出現了凝固現象,倒都倒不出來。“聽人家里面有地溝油會凍起來,我擔心油吃了這么多了,對身體會不會有影響。”
記者查看了這桶食用調和油的包裝,生產日期為今年八月,保質期為18個月,沒有過期。那么為何這桶食用調和油會凝固呢?記者陪同周先生一起來到永輝超市,超市工作人員以負責人不在為由,沒有給出解釋。
那么好好的食用油怎么會凝固呢?是否真如周先生擔心的那樣,可能是混合了地溝油呢?記者隨后帶著這桶食用調和油來到了常州市糧油質量監督監測站。
常州市糧油質量監督監測站高級工程師屠潔認為:“從這桶食用調和油的商標來看,它是由成品的棕櫚液油和一級大豆油配合而成的,棕櫚油的熔點是19.5攝氏度,現在氣溫已經低于它了,所以這個油會凝固。”
從桶身包裝上注明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到,排在首位的是成品棕櫚液油,其次是一級大豆油,由此可以判斷,這桶食用調和油中成品棕櫚液油所占比例比較高,而棕櫚液油的熔點相對比較高,在氣溫低于19.5度的情況就會出現凝固現象,目前我市的最高氣溫通常也只有十幾攝氏度。因此,屠潔推斷,周先生手中的這桶食用調和油之所以出現凝固,應該是其中混合了大量的棕櫚油所致。
一般情況下,液態的植物油存放溫度達到本身的凝固溫度,便會出現凝固現象,因此,食用油隨著氣溫的下降而出現凝固屬于正常現象。比如我們常見的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的凝固點都在零度以下,而花生油的凝固點則相對較高,當溫度降到十攝氏度左右就會出現凝固。而棕櫚油的凝固點則更高,純棕櫚油在常溫下通常處于固體狀態,因此混合了棕櫚油的食用調和油相對更容易凝固,但其本身的品質并沒有任何變化,只要適當溫熱,就能使其融化,比如放在40-60攝氏度的熱水中便會自然融化。在此我們也提醒廣大市民,冬季最好將食用油存放在溫暖的室內,避免氣溫過低發生凝固。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