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財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教學和小麥高產優質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SCI和一級學報論文86篇。其主要先進事跡:
1.小麥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取得創新性成果,為小麥持續增產發揮了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主持河南小麥高產栽培研究,通過系統研究小麥生產發展不同階段主推品種生長發育規律、形態生理指標、高質量群體與健壯根群構建特征及肥水等措施調控效應,在冬小麥根穗發育,協調地上與地下、群體與個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物質積累與分配關系,集成創新以協調冬小麥“根-土-苗(株)”、“穗-粒-重”關系為主線,以構建健壯根群,壯根促壯苗增穗數;創建高質量群體,促穗花平衡發育增粒數;協調植株碳氮營養平衡,促花后光合產物高效轉運積累增粒重,在常規措施準確到位基礎上,“多穗型品種寬窄行縮距勻播、春管后移穩穗數爭穗重;大穗型品種窄行精勻播種、冬穩春早促增穗數保穗重”為核心的全程指標化應變栽培管理技術體系,并采用“高產攻關田核心試驗區技術示范區輻射帶動區”的“同心圓”成果轉化模式,指導溫縣、博愛縣成為全國首批小麥千斤縣(1996),焦作市成為首個小麥千斤市(1999);主持“九五”國家“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在偃師市創造萬畝連片連續兩年畝產超600公斤高產典型(1998、1999);“十五”主持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河南課題高產攻關,在河南省3個基點連續15個點次實現15畝以上連片畝產超650公斤;“十一五”在浚縣創造百畝連片畝產751.9公斤、萬畝連片畝產690.1公斤的國內相同生態類型區同期同面積高產記錄;2014年在修武縣創造小麥平均畝產821.7公斤的全國冬麥區最高產量紀錄,為河南小麥實現“十二連增”、中國小麥實現“十一連增”發揮了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
2.主持完成的小麥品質生態與調優栽培技術研究科研成果,為河南小麥品種和品質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為優化品種和品質結構,滿足城鄉居民對優質小麥的市場需求,把河南小麥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和經濟優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展了小麥品質生態與調優栽培技術研究,明確了不同筋力型冬小麥品種籽粒蛋白質和淀粉的形成積累規律與生理機制,通過連續多年多點試驗和監測分析,明確了不同筋力型冬小麥品種主要品質性狀年際間、地域間的變異規律,澄清了主要加工品質性狀與光、溫、水、土等生態因子的關系,完成了以加工品質為主要依據的河南小麥品質生態區劃,探明了肥水運籌等農藝措施對主要品質性狀的調控效應,確立了不同生態區域、不同筋力型小麥品種以調氮控水為核心的調優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并與面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聯合,探索提出“龍頭企業+科研單位+基地+農戶”和“訂單種植、合同收購、優質優價”的優質小麥產業化開發模式,解決了農民賣糧難和企業優質小麥原料不足、質量不穩的難題,促進了河南小麥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國產食用小麥首次出口、“鄭州小麥首次”列入路透社報價單和優質強筋小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首次掛牌上市交易,確保河南穩居全國第一優質小麥生產大省的地位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國務院辦公廳曾將該模式批轉全國推廣。
3.長期堅持在小麥科研生產第一線,及時為各級政府決策小麥生產提供技術咨詢,解決小麥生產重大、突發技術問題貢獻突出。擔任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連年主持或參與制訂全國和河南省小麥生產年度技術方案;主持制定河南省不同生態類型區小麥豐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作為主推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每年都為全國小麥生產技術培訓班作技術報告,并深入豫、冀、魯、蘇、皖、晉、甘等小麥主產區開展技術咨詢與指導;特別是當我國冬小麥主產區發生極端天氣,遭遇干旱、低溫凍害等嚴重自然災害時,及時深入小麥生產一線調研,提出科學補救措施和管理技術方案被農業部門采納實施,為保障小麥連續增產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曾多次陪同習近平、溫家寶、汪洋、回良玉等中央領導視察指導小麥生產,在全國農業和科技界產生重大影響。
4.重視學科平臺和團隊建設,培養了一支團結協作、務實創新的小麥栽培創新團隊。自“八五”擔任“河南省小麥高穩優低研究推廣協作組”組長以來,帶領小麥栽培團隊取得10多項研究成果,促進了學科發展。作為學術技術帶頭人,主持組建了“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6),支撐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2);作物學2003年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7年被認定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010年建設了“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優秀科技創新平臺;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確定為“小麥栽培創新團隊”,并被教育部批準為“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013年牽頭申報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和全國農業高校農業領域惟一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