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影清瘦,步伐穩健,面對記者的采訪,一再強調“沒什么值得說的”。但一提到技術,立馬變得非常健談,且語速很快,頭頭是道。他,就是金健植物油有限公司德山油廠動能車間班長諸蘭貴。
德山油廠的“活地圖”
在同事眼中,今年55歲的諸蘭貴每天都是“雞血”滿滿,是絕對的“工作狂”,節假日、公休日加班加點,為廠區內水、電、汽的正常運轉跑路是常有的事。
諸蘭貴還被稱為德山油廠的“活地圖”:他記得清德山油廠所有下水道、水管、電路的分布情況,鍋爐儀器的狀態情況;他也記得清廠區內哪些區域、哪些儀器設備需要重點監管和特別防護。
“這沒什么,2002年德山油廠重新修建的時候我在現場,所以比較熟悉。”面對記者的驚嘆,諸蘭貴很是淡然。
事實上,“活地圖”修煉的背后還有一個故事。諸蘭貴告訴記者,1976年,他剛剛參加工作,在一個米廠上班,因為技術熟練,操作得心應手。有一天,米廠廠長問他,米是怎么生產出來的,怎么進,怎么出?他卻回答不上來。“當時我就懵了,發現自己只會操作,要是出現問題了,肯定找不到原因。”諸蘭貴說,他受到啟發,要真正掌握一門技術,首先得熟悉整個流程,這樣出現問題了才能找到源頭。
去年5月,諸蘭貴在記錄用水情況時,發現近兩日登錄的數字與平時記錄的情況有異。他馬上對總表進行盤底,將往常匯總數據與近期匯總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敏銳地察覺到廠區內水流量不正常。于是,他請來自來水公司的施工員一起進行排查,由于白天噪聲大,干擾多,沒有查找到原因。但諸蘭貴不甘心,他半夜爬起來進入生產區,找來一個聽筒聽下水道的水流聲,一段一段進行排查。憑借頭腦中浮現的廠區地下水管布局圖和多年的排查經驗,諸蘭貴準確判斷出水流大體位置,終于發現在廠區圍墻旁邊的下水道旁有一處破損的水管。最后,他及時堵住了漏洞,為公司減少了損失。
“每天琢磨一下技術,就像吃飯一樣,習慣了。”
“大道理都是空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行了。”諸蘭貴是實實在在的實干主義者,每天,他都會提前到廠里,安排好交接班,把需要處理的問題交代清楚。
“諸班長做事的風格是未雨綢繆型的。”同事們都說,只要發現哪里出現一點點問題,諸蘭貴一定會及時處理。平時的維護工作也做得非常扎實,一空閑,他就會這里看看,那里瞧瞧。
對此,諸蘭貴有一套自己的說法:“就像開車一樣,你發現聲音有點不對勁,就要馬上檢查看是哪里出了問題。如果等到出事了再去檢查,就晚了。”
諸蘭貴的這些習慣讓他成為了德山油廠名副其實的“技術達人”。
德山油廠的生產季節性很強,滿負荷用電只有80%的時間,生產淡旺季用電量區別很大,如果變壓器的基本電費全部按滿負荷收取,就很不合理。為此,諸蘭貴多次主動與電力部門進行溝通,為公司積極爭取用電相關優惠政策。他了解到配電功率固定考核是直接影響電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時刻關注車間用電負荷情況,每天督導電工對無功補償設備的投入或退出進行及時調整,保持功率因素始終在0.9以上,全年為公司節約電費8萬余元,并獲得電力公司專項獎勵2萬元。
德山油廠鍋爐車間采用水膜除塵凈化鍋爐煙汽,除塵廢水進入沉降池進行沉降,分離煙灰塵。以前需要抽干沉降池積水,由人工清理池底煙塵淤泥。該方法在鍋爐負荷較大時既費工、費水,成本較大,又影響生產和環保。諸蘭貴經過反復琢磨,提出一個大膽可行的想法:安裝機械挖泥機,修建廢水暫存池,將鍋爐排出的廢水進行回收利用,作為沉降池分離煙灰塵的補充用水。這樣一來,不僅回收利用了廢水資源,降低了自來水消耗,還節約了人工開支。此項全年節約人工費和水費5萬元左右。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當大家訝異于他的鉆研精神時,諸蘭貴只是淡淡地說:“每天琢磨一下技術,就像吃飯一樣,習慣了。”
做一份事,負一份責任
“工作狂”、“活地圖”、“技術達人”……諸蘭貴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標簽,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敬業”二字。在德山油廠工作二十幾年,凡是諸蘭貴認為是他份內的工作,哪怕再苦、再累、再險,他都會積極主動去干好。
“也沒什么敬業不敬業的,都是份內的事。做一份事,負一份責任嘛。”或許,諸蘭貴的敬業就像他每天琢磨技術一樣,都是習慣。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