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能手,發家致富
1988年趙有艷在她居住的紅旗村承包了40畝水田,種植水稻,當年收獲稻谷8萬多斤,純收入一萬多元,成為當時的萬元戶。隨后又承包種地5年,幾年的辛苦耕耘,終于甩掉了貪困帽子。在承包種地的幾年中。她學會了種植水稻的全面技術,使畝產由原來的1400斤提高到了2100斤。并全面進行了農田改造,平整了田地,建成大塊方形稻田,更適合大型機器化作業,為耕作和提高產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她的帶動下,紅旗村出現了幾十戶種地大戶,每戶都種地幾十畝,形成了大主導產業,土地流轉到了種地能手中,不但增加了產量,更使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改造,從此農民奔上了致富之路。
搞活流通,富裕農民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首先在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的農村改革,使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糧食產量的猛增,使原來收糧的主渠道國家糧庫的收儲能力遠遠適應不了糧食收儲需要,因此,出現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這一切趙有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個種糧大戶年產上百噸的糧食急需賣掉,趙有艷又打起了糧食流通的主意,她首先聯合了自己的大哥、二哥自籌資金買了兩輛運輸大汽車,搞起了糧食收購販運工作。把這些糧食運賣到遼寧省,天津市,山東省等地。汽運費用大,她就利用火車、輪船向南方的昆明,福建,海南等地運賣糧食,同時帶動了大椅山、郭傳口、輝南鎮、樓街等十多戶運輸大戶的運糧賣糧工作,從而加快輝南縣糧食的流通,解決了農民賣糧難,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開辦米業,便民富民
加速農民糧食的流通,確實解決了糧食生產和銷售的矛盾。但是農民產糧賣糧還只是一個初級產品的出賣,農民糧食的實際價值還是得不到充分體現。要想使農民有更大的增收,還是從糧食深加工上下手,為了農民,為了糧食增值,趙有艷于2008年與他人合伙在輝南縣團林鎮辦起了日產100噸的具有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大米生產線的好再來米業有限公司,設立了綠優米生產加工基地,是種植,采購,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企業占地30000平方米,倉庫,廠房面積6500平方米,采用了具有國內外先進的碾米,拋光,色選,計量,包裝大米生產線。好再來米業公司主要是服務于農民,以農民產后糧食增收為目標,以春訂秋收的定單形式收購加工農民的水稻,一般都是高于當地市場價的5%收購農民水稻。就是把深加工的利潤返還給農民,使農民增收。同時吸收農民到加工廠做工掙錢,使糧食產后閑季不閑做工掙錢。
創辦合作社,架起致富橋
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發展現代農業,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趙有艷于2008年底在輝南縣團林鎮建立了“國艷有機米專業合作社”,發展成員59戶,成員出資總額達300萬元;目前已輻射帶動了團林鎮、樣子哨鎮、樓街鄉周邊801戶農民進行優質稻米生產。合作社主要生產經營有機水稻(稻花香2號、松粳12號、秋田小町、吉粳88)兩萬八千七百余畝,無公害水稻七千余畝。合作社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上實行了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收購、統一加工銷售、統一指導的五統一,增強了農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解除了成員后顧之憂。在利益分配上,合作社實行統一核算,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成員水稻,成員再以市場勞動力價格參加合作社的經營活動。合作社生產的有機米稻米在2008年12月18日通過有機產品認證。并于2009年6月注冊了“聚水鄉”商標,2012年12月“聚水鄉”牌大米被通化市評為知名商標。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福建、山西以及南京、廈門、昆明等省市。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