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持續下跌造成糧食供給危機
2014年世界谷物產量估值提高至25.32億噸,由于全球谷物供應不斷增加,國際糧價已經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點。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歐盟、美國和中國的玉米庫存仍在增加,歐盟、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小麥庫存也不斷增加,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大米庫存也處于最高水平。
不過,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目前世界上至少還有38個國家仍處于缺糧的境地,其中非洲國家有29個。贊比亞、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和中非等國,目前的糧食供給存在嚴重危機。
可以說,國際糧價持續下跌,但非洲的糧食安全形勢并未好轉,而糧價走低,從供求關系的角度來看,未來還可能打壓糧食生產,造成糧食產量下滑。
專家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著通貨緊縮的風險,消費者更傾向于緊捂錢包,這可能會對未來世界糧食生產帶來負面影響。隨之可能出現的是,農業生產者會因為賺不到錢而減產,同時政府也可能因為庫存過剩導致倉儲成本上升,進而主動對農業生產規模加以控制。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小企業和個體生產者將因此遭受致命打擊。
反過來講,糧食是比較特殊的產品,每個人都害怕沒有,總希望有一個政策來保護它,總希望這個東西能夠肯定,不會受到任何威脅。歷史上確實也出現過禁運、糧食貿易停止的現象,這個大家覺得很害怕,就變成了對糧食有點擔心。
誰應該為中國的米袋子負責?
寧高寧從20年前出版的一本書說起,作者賴斯特·布朗就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中國人口快速的增長超出了十億,誰為中國提供糧食?這本書不僅談到了糧食問題,還談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人口的增長,如何來保證糧食的供應。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發生了糧食危機,糧食的生產減少了50%,當時人們在擔心,是否會發生糧食危機。
寧高寧認為,今天,糧食的價格,大豆的價格,玉米的價格,小麥的價格,是歷史的新高,特別是在中國,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價格的波動,對于我們來講,糧食的價格并不是那么重要。人類可以使用他的技術,比如說種子的技術等,通過貿易,我們可以攜手提供足夠多的糧食供全世界的使用。人類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還有待深入。
我們現在擔心如何來保存糧食,我們建了很多的糧庫,我們擔心糧食價格的下跌,各地區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
資源的分配是非常的重要,要通過貿易來實現一個重新的資源的分配,中國正在反思,應該生產多少,生產的成本應該如何。在生產糧食的過程中,應該如何來保護環境,農業的增長的質量,不僅僅是數量的問題,我們現在更關注質量,更加關注成本和種類。
所以說,中國糧食的增長,不僅僅是大米的增長,小麥的增長,還包括肉類、蛋類、禽類等的增長,這種趨勢會繼續。如果這樣的趨勢繼續的話,那么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生產更多的糧食。我們要想想如何來實現產量增加,同時也需要利用好兩個市場,就是國內國外市場。
寧高寧介紹說,中糧已經對兩個海外企業進行了投資,希望通過這種海外的收購能夠建立起來一個國際的網絡,能夠有效地進行采購,使得全球的糧食市場更加高效,更加有序,造福生產者,造福消費者。同時,我們也會更好地利用技術來實現糧食的再分布。所以我們無需擔心,我們一定能夠解決中國米袋子的問題。
自由貿易可以解決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
寧高寧認為,從全球來講,解決全球的糧食安全的唯一方法就是自由貿易。過去我國用7%左右的土地養活了20%左右的人口。那是消費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的消費方式,亞洲其他國家也是這樣的,人口多,土地少。這就必須有貿易,否則就不平衡。
實際上,從全球來講,應該把糧食和食品作為一個超級的商品,全球都應該用其他的手段和工具來應對糧食問題,可以在一些國際組織討論這個問題。
對于糧食的安全性來說,中國一定要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中國人一定要有一個自給自足的政策,這個要慢慢開始轉變,這是個漸進的過程,實際上過去十年以來,這個轉變已經非??焖俚拈_始,而且是使我們被迫的開始。
其實世界糧食產量的增加更多意味著食品加工的原材料更加充足,而食品的最終價格不僅體現在原材料價格一個方面,與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成本相比,糧食成本價格對消費者的影響就沒有那么顯著。
對很多國家來說,雖然國際糧價在走低,但兌換成本國貨幣,糧食進口成本依舊高昂。而且,對很多財力孱弱的國家而言,即使國際糧食價格跌到1美元/噸,饑餓還是無法解決的難題,這正是很多欠發達國家面臨的現實問題。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