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稱,“到去年所有的主要農產品都進口,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油、豬肉、牛肉、羊肉等等都進口。今天的根底大概是24.5億畝,但是進了1億噸糧食,剛好等于7億畝的土地,世界上用7億畝土地生產出的糧食給中國人,也就是需要31.5億畝基本上搞定整個糧食生產。”
以下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原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的現場文字實錄:
主持人:我剛才講了一下我們圍繞著兩個方面、四個問題,第一個方面就是城鎮化過程當中的三農問題,第二個就是城鎮化本身的問題。先談第一個,就是糧食安全,下面請陳章良來談談你的看法。
陳章良:很高興參加這個會。我談關于糧食安全的問題,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是十分重視糧食生產,連續十一年時間糧食增長,我們叫十一連增。到去年糧食過一萬兩千一百億斤,應該說是好消息。但是有一個數據是大家應該看到的,可能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進口糧食最嚴重的就是現在。到去年糧食進口已經過一億噸,2012年的時候注意到進口的數據,進口了8025萬噸糧食,2012年的數據非常實,去年的數據還沒有完全統計出來,有不同的數據。但是總的數據是清楚的,進口糧食過億噸。
2012年當時在博鰲論壇的時候,我記得在談農業的時候,就談到了我們國家糧食進口速度很快,8025萬噸。這里面水稻、米進了230萬噸,小麥進了360萬噸,玉米進了520萬噸,然后糖進了360萬噸,棉花進了560萬噸。緊接著就是大豆,大豆那一年進了5883萬噸。2013年我們的豬肉、牛肉、羊肉都相繼進口,牛奶、奶粉200萬噸進口,這還是海關的,沒有包括自己帶進來的。
到去年所有的主要農產品都進口,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油、豬肉、牛肉、羊肉等等都進口。一方面我國的糧食增產到了2100億斤,另外一方面糧食進口逐年增長。看中華民族的歷史往后走的時候,進口已經成為必然。剛才說了18億畝的紅線,大家知道總理總是說守著18億畝。你們算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守著我們國家的口糧,口糧能夠保證自己,也就是18億畝。今天的根底大概是24.5億畝,但是進了1億噸糧食,剛好等于7億畝的土地,世界上用7億畝土地生產出的糧食給中國人,也就是需要31.5億畝基本上搞定整個糧食生產。
可是我們的土地沒有那么多,現在就是2.5億畝,進口似乎成為了必然。農業生產、農業基礎,盡管有很多說法,包括一些經濟學家說我們國家外匯那么多,農業產生污染,農業用了很多水,能不能輪耕、休耕,拿點外匯進口就行了,有這樣的說法。但是我在很多場合提醒大家,糧食跟工業品不一樣,進不了。比如說大豆,全世界大豆只有一億噸大豆,去年已經過了7000萬噸大豆了,市場上流通的70%左右的大豆都被我們買了。如果我們再不重視的話,這個農產品在世界上沒有了,都被我們買了,別人怎么辦?
農業產品跟工業產品還不一樣,我覺得應當要注重。一是土地18億畝耕地還要鎖住,而現在縮住非常困難,大家知道城市再擴大,要想盡辦法鎖住18億畝耕地,中國人的口糧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另外一方面考慮一定的進口,在今年的“兩會”上我有一個提案系中國農業能夠走出去。我們的企業家還是有可能能夠到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緬甸、柬埔寨、越南,然后到非洲去,農業走出去到外面種田,因為他們的地便宜,很多政策還相當不錯。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