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興保表示,國內水稻規模經營存在著諸如土地流轉不暢、農田基礎設施落后、融資困難、農機和農藝技術不夠等問題。“政策上的問題,主要是土地流轉不暢,制約規模經營的擴大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前,我國各地土地流轉還處在確權和自我探索階段。梅興保認為,雖然國家早有明確規定,但由于處于探索階段,加上農民的社保不完善,農民“??诩Z”的思想也影響著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速度。
“另外,農村的水田田埂比較多,增加了耕地的碎片化,阻礙了機械化生產的推進,也不利于進行一家一戶的土地流轉談判,這就使得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提高,進而影響了土地流轉的推進。”梅興保強調說。
據介紹,國內部分地區農田基礎設施落后,這使得承包土地的回率變低,因此,沒有足夠長的承包期,農場主無法獲得收益,也就失去了流轉土地的積極性。
“再就是融資困難。主要是擔保無門,只靠民間借貸。”梅興保說,根據調研發現,小規模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想要進行貸款非常困難。
此外,由于季節性的勞動力短缺,外加農機和農藝技術不夠,“尤其是插秧機、苗距比較難控制,浮苗多,后面仍需很多勞動力去補,這樣插秧、育秧的成本還是很高”。
梅興保建議,一要落實好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對土地的流轉要進行規范指導,促進有序的流轉,基層政府應該設置專門機構,來指導土地的流轉,要加強對鄉一級政府機構的操作性的指導,加強協調,解決糾紛,進行土地流轉備案;二要加大農田基礎設施改造力度,特別是農村水網地區成片規劃建設,減少碎片化區域;三是政策性銀行應開展對種糧大戶的擔保融資,推動農業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有機融合。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