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芳伢承包了近5000畝農田,2013年獲得全國“種糧大戶”稱號,是常州地區種糧面積最多的大戶。今年,他的4200多畝小麥,由于采用稻草全量還田,長勢不錯,這令他十分欣慰。
“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談到農業問題都很重視。我仔細琢磨了,好得很!糧食生產不抓緊要亡國,靠進口糧是行不通的,萬一人家跟你翻臉,卡你的‘脖子’不賣糧給你怎么辦?只有自家有糧心中才不慌!湯芳伢不無感慨地說。正因為對土地的感情難以割舍,湯芳伢將女婿也拖了進來跟著自己學種田。
種糧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湯芳伢靠種糧出了名,周邊鎮村都知曉他種田的胃口,凡有土地流轉都會通知他去招標。
日前,南渡鎮5080畝土地將流轉競標。“流轉費可能每畝要850元,假如這樣高,種這田要賺錢可懸了。”湯芳伢說,“我的田是前幾年流轉的,平均每畝流轉費用705元。這幾年,我稻麥兩季年年高產,除了七七八八的成本開支,平均下來每畝純利潤只有200元。現在每畝流轉費要850元,哪怕高出一塊錢,純利潤就會隨之降低。況且種糧是露天工廠,誰能保風調雨順?假如一旦管理失手,就虧得人也認不得了。”湯芳伢對于要不要去競標,感到拿不定主意了。
這些年,湯芳伢種田規模逐年擴大,雖年年也能賺些錢,但農本支出也在不斷增加,光去年建糧庫、添置烘干設備投入就近400萬元。
“按理說,我應該信心十足地去競標,我的資產設備已具備耕種1萬畝土地的能力了,但現在心里確實沒把握。”湯芳伢還是很糾結,“種田是賺得起虧不起的,從目前形勢來看,國家糧食價格已到頂了,不可能再漲多少;農資價格這些年雖沒漲多少,但人工費年年在漲,幅度都在15%左右;還有糧食畝產已高達極限,增產潛力不大了,可以說種糧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了,再精打細算,地里也種不出‘金子’來。”湯芳伢扳著手指說。對于未來自己在種糧上的發展,湯芳伢顯得有些迷茫。
真正得的實惠不多
“這幾年政府對種糧很重視,在一些方面種糧大戶確實受惠不少,但真正得到的大實惠并不多。”湯芳伢說。
作為一個有3000多萬元固定資產、耕種著近5000畝土地的種糧大戶,湯芳伢常常要和金融部門打交道。說是政府支持的低息貸款,實則上只比商業貸款低2厘多,這樣的“毛毛雨”,湯芳伢說是啃“雞肋”,而至于無息和貼息貸款這幾年壓根兒就沒見過。最使湯芳伢感到不合理的是:政府撥下來的每畝140多元的糧食補貼,因為種的是流轉的土地,1分都得不到,全部歸了原土地所有人,造成真正的種糧者卻拿不到糧補。而湯芳伢耕種的所有土地中有2200多畝土地屬這種“有名無補”的,這讓他感到很困惑和憋屈。
“現在社會上有種偏見,好象種糧都能賺錢,由此造成流轉費越來越高,這在農村已成為‘定律’。”湯芳伢說。筆者幫湯芳伢算了下賬,負擔其實還是挺重的,現在流轉費一般需一次性交清,這次湯芳伢到南渡去競標,笫一年一次性就得交800多萬元,這肯定需要貸款,而利息就是不小的負擔;同時每年還需要添置農機、搞農田基本建設,這些投入也夠嚇人。
“種田想挖金娃娃是做夢!賺錢主要靠的是規模。規模大,成本也大。”這些年,湯芳伢是賺了點錢,可都又投到了田里,真正手里沒有存款,相反還欠銀行300多萬元。“如果種糧的流轉費一直往上漲,不少種糧大戶將會退出來不繼續種糧了。”湯芳伢憂心忡忡。
“不管怎么樣,既然做到這樣的規模了,不可能不干了!”湯芳伢說。他企盼政府能出臺真正讓種糧大戶得到實惠的利好政策。如:增加低息、貼息貸款;制訂種糧大戶良田標準化建設投入補貼機制;調整國家糧補政策,真正做到誰種糧誰得糧補;對種糧大戶實施價外補貼……“如果政府的優惠政策能真正落到我們頭上,那么,對種糧大戶的吸引力就會很大!”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