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如果沒有給作物提供安全的生長環境,恐怕會“種瓜無瓜、種豆無豆”。糧食問題,歸根結底在土地。最后一期“聊一聊”的主角是一位在食品領域深耕的“用糧大戶”,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匯福糧油董事長石克榮。他關注的是土壤安全問題,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就是我們所有人“舌尖上的安全。”
見到石克榮的時候,他手里正捏著今年兩會帶來的:“關于預防土地重金屬污染的建議”。
記者:您是為什么會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呢?
石克榮:原來中央電視臺報道過,湖南毒大米和廣東毒大米的事。有毒大米毒在哪呢?實際就是重金屬。重金屬來源于什么呢?主要還是土壤。
石克榮,1957出生,北京人,高中文化。現任匯福糧油集團董事長,每年北京人民口中將近一半的食用基礎油,都從他手里經過。讓石克榮開始關注土壤安全的,正是2013年震驚全國的“鎘大米”事件。緊接著他給我講了一個,他們食品生產圈兒里的真實故事。
石克榮:有一種技術加工蛋黃磷脂。他是生產出這種蛋黃磷脂,還能生產蛋黃油。雞蛋加工出來蛋黃磷脂、蛋黃油、蛋黃粉三種產品,比如說一斤雞蛋4塊錢,他可以賣30塊錢的產品,提升了最少8倍的價值。但由于我們重金屬超標,我們的蛋黃磷脂出口沒人要。
石克榮:就因為我們的玉米。雞飼料主要是豆泊和玉米這兩種,由于你的玉米殘留物、重金屬超標,已經影響下游的產品了。雞蛋本來動物已經轉化完了,但它吸收那點重金屬人家歐洲都能化驗出來,100噸油里面有一毫克(重金屬)均勻混合之后都能化驗出來。過去人不重視,如果我們太嚴重的時候可能就危害人的健康。
再來看看2014年國土資源部的一組數據:全國土壤環境整體不樂觀,耕地質量堪憂。全國土壤總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超標率為19.4%。“工業‘三廢’、農業化肥農藥、城市生活廢水”成為公認的土壤污染來源。
年輕時當過生產隊長,又干過公社農機站,石克榮開始熟絡的列舉起田間地頭“過量施肥”的那些事兒。
石克榮:土壤污染過量施肥。我們國家施肥量比歐美國家大多了,同樣是一畝地產2000斤糧食,我們多好幾倍。尤其分散的家庭式農業,全靠人工瓤(音)。比如說冬小麥,澆地的時候,隨著水就瓤化肥。尤其氮肥,50%、60%都蒸發了,跟二氧化硫結合形成酸雨,惡性循環。
石克榮:兩季、三季稻,過量使用磷酸二銨。你要一年種三季的話,那你使了三次磷肥,甚至更多。
記者:最擔心的污染源是化肥,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什么?
石克榮:那工業廢水,城市的廢水,農民澆地就這個水。
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雖然十一連增,但仍有很大缺口,每年必須從國外進口相當數量的糧食;另一方面,日益嚴峻的土壤污染問題,讓現存的糧食生產也面臨風險。石克榮解釋,以大豆為例,我國2014年進口量超過7000萬噸,增加12.7%。他自己的企業,每年也需要從國外進口上百噸大豆,維持正常生產。
國外每年只能提供2億多噸的谷物,中國谷物消費量每年超過5億噸。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為中國提供充足的谷物來源,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石克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沒有好了原料,你能做出飯來嗎?我到不是說我的企業需要不需要,但是如果中國人吃的東西都不相信自己產的東西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更可怕。土地污染,這東西都要不得了。沒有原料你只能靠進口。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