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秈稻生產形勢繼續向好
2015年我國首次開始實行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中央明確要求落實更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種植面積因而將得到有力保障,這為糧食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早秈稻作為當年最早種植的主要口糧品種之一,預計將首先受到政策的關照,播種面積將繼續得到保障,主要種植省份還可能穩中有增。據了解,湖南省由于種糧大戶擴種雙季稻,棉區調減棉花擴種水稻,今年早稻種植面積將比去年增加30萬畝。
同時,由于目前溫度回升較快,氣候適宜,早稻種植形勢向好。據了解,截至4月27日,全國已播各類農作物占春播農作物意向面積的43.0%,進度與去年同期相當。其中,全國早稻育秧基本結束,已栽插面積占早稻意向面積的90.3%,進度與去年相當,其中華南地區栽插91.5%,長江中下游地區栽插89.4%。照此推測,預計今年早稻播種面積與上年持平略增的可能性較大。在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政策的支持下,預計資金、技術及水利建設等的投入將會增加,在正常年景下,早稻單產繼續提高的可能性較大,早稻產量獲得豐收的概率增大。權威機構預計今年產量仍有可能達3400萬噸以上,這將為后期的供應提供有力的保障。
早稻需求低迷不振
早秈稻需求主要表現在口糧需求、飼料原料需求、食品工業需求和種子需求等幾個方面。由于種植面積基本保持穩定,早秈稻種子需求也大體穩定。口糧需求在經歷了九十年代以來的大幅下滑后,目前處于較低水平,短期難以出現快速大幅下降。因“美麗中國”建設和“五水共治”以及城鎮化加快推進,農戶單個養殖大幅下降,使得早秈稻作為飼料原料的需求出現了較大下降。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本年度稻谷飼料消費將較上年減少30萬噸左右,這是繼前兩年大幅下降之后的繼續減少。稻谷飼料用需求減少,價格在稻谷中相對較低,更適于作為飼料原料的早秈稻需求顯然首當其沖。近幾年國內食品工業發展較快,對大米的需求也是持續增長。但隨著低價進口大米的大量涌入,早秈米作為工業用大米的優勢受到沖擊,短期需求增加預計將較為困難。同時,從時令上來講,當前立夏已過,全國各地氣溫快速上升,南方已進入高溫高濕季節,大米保存難度增大,庫存下降。今后一段時間將是一年中大米需求較為低迷的季節。
臨儲早稻拍賣遇冷
目前已是五月上旬,各地儲備稻谷的拍賣和出庫正處于高峰期,市場上儲備早秈稻輪出增多,供應較為充足。與儲備早秈稻出庫繁忙的景象相比,臨儲早秈稻的拍賣可為冷清至極。2015年1月6-8日舉行的國家政策性糧食專場(稻谷)競價銷售交易會算是在新年開了個好頭,該次交易會計劃銷售早秈稻1995123噸,實際成交684536噸,成交率34.31%。但在隨后舉行的13場臨儲早秈稻拍賣交易會連續遇冷,成交極不理想。15場交易會每次投放臨儲早秈稻均在49萬噸左右,其中9場全部流拍。剩下的6場交易會拍賣成交合計只有7295噸,最高一場2月10日舉行的交易會成交也只有5432噸,成交率1.11%,剩下的單場交易會成交均在600噸左右,成交率在0.1%附近徘徊,成交極為慘淡。
當前臨儲早秈稻拍賣遇冷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稻谷連續豐收,庫存充足,加上各地儲備稻谷輪出較多,供應相對寬松。二是受制于各種因素,早秈稻需求尚未出現明顯恢復。三是臨儲早秈稻拍賣底價較高,加上各種費用,明顯高于當前市場價格,沒有競爭力。四是進口低價大米對早秈米的替代增多。五是上年農戶存糧相對較多,隨著氣溫升高,出售意愿增強。六是年初專場稻谷競價銷售交易會成交了交68.45萬噸,是2014年全年臨儲早秈稻成交量12.27萬噸的四倍多,已經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
從目前的情況看,短期國內早秈稻和國際大米的供求形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在市場化取向不斷增強,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得到發揮的當下,如果不改變臨儲早秈稻這種僵化的拍賣方式,預計短期臨儲早秈稻的拍賣仍將繼續遇冷。
預計短期早秈稻仍將低位震蕩
在早秈稻生產形勢向好,儲備輪出進入高峰,臨儲早秈稻拍賣不斷,農戶出售意愿增強和需求尚未有效恢復的情況下,預計早秈稻市場短期仍將維持低位震蕩走勢,難以出現大的行情。照此發展趨勢推測,預計新早稻上市后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的可能性增大。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