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貿易大國、消費大國,為了保證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可持續發展,糧食儲備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我國糧食“十一連增”,進口糧食超過1億噸,均超過歷史。2015年我國糧食預計將創“十二連增”,稻谷超過2.08億噸,夏糧預計超過歷史 。但是,我國糧食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進出口風險、政策性風險仍然較大,中國長期而言供求“緊平衡”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家儲備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全球也是如此,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等都有相應的儲備,國家儲備性質決定了其組織載體的必然性,中國儲備糧總公司具有客觀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政府與市場是市場經濟長期存在的矛盾統一體,在新的時期,政府應該依法行政,總公司依法使其職能,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糧食市場的組織載體具有重要作用,保持相應的戰略性儲備。根據市場波動收儲糧食,在豐收年景供大于求時,中央政府應收購儲備糧和臨時儲備糧,按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在賺收年景,拋售儲備糧食,平抑市場供求和價格波動,在一般年景,按儲備規律年度輪換庫存糧食,保持我國糧食市場可持續穩定發展。應該來說,改革開放36年來,我國糧食供求穩定為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從某種意義來說,糧食市場穩定保證和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成功推進。
2012年以來,我國進入結構性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社會多元化升級——我把它歸納為“調整轉型升級”時期,特別是2015年是“十二五”時期的最后一年,明年也是“十三五”即將開始的一年,中儲糧總公司應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
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家宏觀調控糧食功能,這可能中儲糧食總公司的首要任務。我國正在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型,由速度向效益型轉型,由規模向競爭力轉型,由產品向品牌的轉型,由網下向網上相互融合轉型,在過個過程中,實體糧食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和挑戰。
二是進一步履行社會責任,中國儲備糧總公司應大膽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管理、先進的文化,在這些方面在全國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如采用“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武裝企業,實行“四合一”管理 ,對糧食采購、運輸、倉儲、配送、輪換等進行現代化技術創新、加強管理、確定現代文化理念,特別是“四散運輸”等。適應我國北糧南運、北出南進、西雜東運、中糧西運等糧食物流的變化。
三是引入現代市場機制,中儲糧公司一方面通過宏觀調控行為在影響市場,另一方面市場也在影響公司行為及其管理,政府與市場既是矛盾體,又是統一體,中國儲備糧總公司一方面要履行國家的職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必然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如租賃社會糧食設施,國有糧食企業是國有糧食儲備的主體,社會糧食儲備資源是相應的補充,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進行租賃,即使其儲備管理費也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才能提高其有效性。
四是進一步完善糧食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目前我國還沒有《糧食法》,《糧食法》已經形成初稿,《糧食法》由十章84條構成,既包括糧食生產、流通、消費、質量安全、調控與儲備、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構成。我殷切希望《糧食法》早日出臺,成為社會糧食管理的基本法,對明確政府與市場、糧食購銷加調存、處理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三方關系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應進一步完善現已經出臺的《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03年頒布),它由總則、計劃、儲存、動用、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構成,《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04年頒布)是規范糧食的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經營活動的法律,這兩個法律條例至今已經10多年,其經濟、社會、生態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形勢變化應隨需要而變,進一步完善。
二. 中國儲備糧總公司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2000年,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總公司)成立,至今已經15年了,總公司擁有24家分公司和4家子公司(全資或控股),其業務覆蓋全國。另外擁有338個直屬庫,負責存儲中央儲備糧、油。中儲糧在中國糧油市場有著舉足重輕的地位,亦肩負著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使命。15年以來,中國儲備糧總公司在國家糧食宏觀調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截至2013年底,公司資產總額5328億元,員工總數4.05萬人。
為改善儲存條件、降低管理風險,委托儲存庫點從10000多個大幅壓縮至1000多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劃轉上收國債資金建設的糧庫,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重要物流節點占位,直屬庫點布局和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改善。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全面推行辦公自動化系統;自主研發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涵蓋計劃、倉儲、財務、統計、資產各項業務,可以逐級穿透監控到每筆業務;社會糧油價格監測系統覆蓋全國,監測點達到2246個,為國家宏觀決策和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建立中央儲備糧正常輪換機制,質量和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倉儲管理走向規范化和精細化,電子糧情監測、低溫控溫儲糧、氮氣儲糧等一批先進技術廣泛應用,采用糧食儲備“四合一”新技術開發與集成創新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央儲備糧宜存率從60%提高到95%以上,實現常儲常新。
加強全過程食品安全控制,并向綠色、營養、環保更高要求邁進,倉儲管理水平達到國際行業領先。從2000年至2013年,總公司資產總額從136.8億元增加到5328億元;營業收入從2.1億元增加到1908億元。
中儲糧總公司實行兩級法人、三級管理制度。截至2013年底,已在全國設立23個分公司,人員、機構和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另有4家全資或控股二級子公司和1家科研院所。分公司根據總公司的授權委托,負責管理轄區內的中央儲備糧和直屬庫。直屬庫是第三級管理單位,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其領導人員、財務和國有資產由總公司統一管理。
截止2014年10月,中儲糧已將23家分公司管轄的753家直屬庫整合為346家中心庫,中心庫在區域內實行統一經營管理,被整合庫作為分庫將被取消法人資格。中儲糧總公司除充分利用直屬庫存儲中央儲備糧外,還委托一部分地方糧庫和社會倉庫代儲中央儲備糧。
中儲糧總公司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中央儲備糧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中儲糧總公司在搞好國家糧食儲備、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承擔了重大職責。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