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互聯網+農業”加什么、怎么加時,陸昊說,一是“互聯網+經營主體”。讓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深刻認識到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全省農業生態可持續的條件下,要追求農產品總收入最大化而不是總產量最大化。二是“互聯網+精準生產”。要把近年來農業戰線探索的物聯網整體測控、測土配方施肥、現代化大農機精準定位及高效配置、智能化節水等精準生產技術及方式不斷在更大的面積上推廣。三是“互聯網+科技”。創新農業科技下鄉途徑,推廣利用手機客戶端提供農技指導等成功經驗,使農業科技服務更加便利、更加系統、更有針對性。四是“互聯網+農業金融保險”。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保險”中的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的優勢,加快推進農業金融和保險業發展。五是“互聯網+營銷”。通過互聯網把農產品生產環節特別是種植、養殖環節全面展示給消費者,充分接受消費者的評價和監督,運用互聯網手段解決農產品營銷中關于產品種植信用的實質性問題,提供技術保障。要集中全省智慧,探索農產品、畜牧產品點對點營銷、集團定制和個人定制等親切感營銷、全生產過程展示營銷、網上專賣營銷、綠色食品網上超市營銷、特殊地理標識營銷、種植環境的遠距離視頻體驗式營銷等多種互聯網營銷新模式,把高品質產品賣出好的價格。六是“互聯網+物流”。要與互聯網營銷相結合,擴大物流的規模和單位面積內的物流需求和供給密度,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提高物流配送整體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七是“互聯網+監管”。要通過品牌信用、渠道信用和監管信用相互結合、相互支持,形成黑龍江綠色食品的良好社會信用。
為推動“互聯網+農業”工作樹立典型、學習經驗、克服障礙、形成氛圍,黑龍江近期將在全省建立1000個結合“互聯網+”的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確保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努力靠近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有機種植標準。系統建立“互聯網+農業”營銷平臺。借助全國最有影響力的電商平臺,開設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專賣店;推動建設全省自有的有競爭力的綠色食品專業網站,如北大荒、黑森、中國大米網等;各市地縣建設有自己特色的綠色食品超市性質的營銷網站,特別是要做好大米、大豆等最終產品的網上營銷。同時,商務和農業部門向市場推介物流區域、物流密度等信息,推動物流業發展,為互聯網營銷提供基礎。各市地還將迅速建立完善農村電信基礎設施,為“互聯網+農業”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和技術保障。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