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我們招聘的網絡銷售員,現在合作社每年通過這幾臺電腦銷售出去的大米就得有100萬斤,估計今后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互聯網真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銷售渠道呀。”
隨著互聯網的大發展,電子商務悄然興起。雖然這種經營模式被很多大公司采用,但位于綏繽縣邊陲小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利用互聯網開辟出一條產品銷售新渠道,還真是個新鮮事。
綏濱縣地處北緯47度,緊靠沒有污染的黑龍江沿岸。充足的日照、黑龍江水灌溉和肥沃黑土地的滋養,種出的優質大米其他市縣無法比擬。由于綏濱縣種植結構調整已接近最合理的目標,今后僅靠提高糧食產量實現農民增收的空間越來越小了,走通過生產優質米增加效益之路已成必然。在這種情況下,綏濱縣老村干部楊成甫牽頭成立了和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會員212戶,全部實行訂單農業。入社會員按照合作社的要求,進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專門從事綠色和有機稻米生產。
農產品銷售,一靠品牌,二靠平臺。合作社嚴格按照有機和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自主開發了“綏濱大米”和“綏望大米”兩個品牌。可“好酒也怕巷子深”,畢竟綏濱縣位于祖國邊陲,且這兩個品牌大米的知名度也沒有五常大米的名聲響亮。雖然米質很好,但要得到全國消費者的認可,仍有一段路要走。
為了打開銷路,合作社首先建立了“綏濱大米”和“綏望大米”兩個官方網站,并在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先后建立了10個地面銷售店。去年,又在中國網庫、省政府創建的黑龍江綠色食品商城等多個交易平臺開通了電子商務,并在淘寶、微商城等建立了銷售店鋪,注冊微信公眾號,招聘電子營銷人員,實現了管理信息與銷售信息現代化。地面店與網絡銷售相結合的銷售方式,逐漸使綏濱大米打開了全國市場。在去年合作社銷售的400萬斤有機和綠色富硒大米中,有100萬斤是通過“點鼠標”賣出去的。其中張家口市一家米業公司通過網絡一次性就買走8萬斤綏濱大米,并把綏濱作為今后該公司的原料生產基地。
為了讓各種農產品都能走向全國,和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吸收縣內8家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聯合體”,對其他合作社的農產品“兼收并蓄”,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抱團闖市場,讓綏濱這些地處偏遠的合作社與全國農產品的經營者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