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贊報告稱,中國國內人士普遍認為油菜籽產量可能遠遠低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里中國油菜籽平均年產量超過1400萬噸。報告稱,行業人士認為自2008年以來中國油菜籽產量一直被官方高估。許多行業人士相信,過去四年中國油菜籽的實際年產量要比統計局的預測值平均低了450萬噸。這意味著中國油菜籽產量也將遠遠低于美國農業部預測的1200萬噸。
參贊報告援引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在一次油菜籽論壇上對300名代表進行的調查顯示,沒有人認為油菜籽年產量超過800萬噸。去年的產量數據尤其令人質疑。
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的油菜籽產量保持增長態勢,2014年的產量達到1460萬噸,高于2013年的1446萬噸。但是有跡象顯示中國的油菜籽供應緊張。盡管政府的收購價格比國內市場高出約1000元/噸,但是去年政府的收購量大幅減少43%,只有349萬噸。
參贊認為這說明油菜籽產量可能偏低。與此同時,2014年中國油菜籽進口激增至500萬噸。
20國集團(G20)旗下的農業市場信息系統(Amis)即將與中國官員就農作物數據進行談判。Amis成立于2011年,由包括中國在內的20個國家共同建立。
Amis主要關注中國的庫存數據。據Amis秘書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中國庫存數據被視為國家機密。他同時還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資深經濟學家。不過包括美國農業部在內的其他分析機構過去也一直質疑中國的產量數據,比如玉米產量。市場傳聞中國的補貼政策導致收獲數據人為夸大。
由于中國是農產品的消費大國,也是許多農產品的頭號進口國(比如棉花、橡膠和大豆),統計差異令投資者不安,因為這潛在影響到國際價格的調整能力。
中國自己也為數據感到頭疼。市場人士稱,中國政府最初曾計劃將補貼政策范圍從棉花和大豆擴大到油菜籽,但是考慮到播種面積和產量數據的收集難度,加上行政費用可能高企,政府無限期推遲擴大補貼范圍。
由于缺少進一步的財政支持,市場質疑中國的油菜籽產量能否增長。行業人士預計今年油菜籽產量可能只有800萬噸,遠低于目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的1420萬噸。參贊報告稱,未來數年里中國油菜籽產量預期依然很低,因為種植油菜籽的收益下降,而進城打短工的收入快速增長。參贊預計今年中國油菜籽產量為1100萬噸,比上年減少100萬噸。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