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6月20日電“地處貴州省西北部的威寧自治縣,有著與馬鈴薯原產地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非常相似的生態環境,種植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160余萬畝,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基地和得天獨厚的種薯生產基地,馬鈴薯產業化發展的優勢日趨明顯。”
6月18日,在威寧召開的“全國馬鈴薯區域試驗培訓暨產銷銜接會”開幕式上,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高度評價了威寧縣近年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成果。
他認為,馬鈴薯是我國貧困地區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作物、西部地區支柱產業,同時又是國家增糧和農民增收有機統一的作物,對于保障我國食物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發展區域經濟等意義重大。
馬鈴薯對西部農業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金黎平說:“馬鈴薯是一個進得了廚房、上得了臺面的作物,尤其是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大、耕地面積的減少、水資源短缺壓力的增加、膳食結構的改善,馬鈴薯在保障糧食安全、調整產業結構、推動西部農業大開發和科技扶貧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貴州是全國最早種植馬鈴薯的省份之一,已有400多年歷史。對于發展馬鈴薯產業的重要性,貴州省農委總農藝師黃俊明介紹,馬鈴薯是世界上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其營養豐富、豐產性好、適應性廣,是糧、經、飼兼用的主要農作物,“發展馬鈴薯產業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據介紹,作為“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的威寧,近年來不斷推動馬鈴薯由商品薯生產向良種擴繁轉變,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營銷由傳統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切實將“小土豆”打造成為“大產業”。目前該縣常年馬鈴薯種植165萬畝,總產量270萬噸,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馬鈴薯在種植業收入中的貢獻率占40%,產業集聚效益開始凸顯。
來自全國各地400多名馬鈴薯行業的專家、技術人員、客商參會。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