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截至2014年,水肥一體化已覆蓋7000萬畝耕地,預測未來還有5億畝的推廣潛力。
“金正大將在一年時間內向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普通農戶捐贈10萬套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同時提供全程技術服務指導,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做好這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擲地有聲地說。
被譽為現代農業“一號技術”的水肥一體化,目前在我國推廣應用迎來難得機遇,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業內專家認為,水肥一體化推廣面臨諸多難題。首要問題就是設備普及范圍低。
難題一: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前期滴灌設備前期投入較大,金正大如何調動農民投入滴灌設備的積極性?
擁有好肥料與尋找好的配套滴灌設備同等重要。就像打點滴需要注射器一樣,水溶肥的使用也需要前期的設備投入。
“其實按照管道的使用壽命平均下來,每畝地水肥一體化的灌溉管道費用只有200元左右,低于修溝渠的成本。”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介紹,但由于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前期投入較大,而我國相應的財政補貼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在農業比較效益偏低的情況下,農民投入意愿不高。
李俊良認為,灌溉模式不合理會造成環境污染和肥效資源浪費等問題,實現高效水肥一體化應制定合理高效灌溉制度,實現水溶肥與滴灌設備同步發展,改變農民的施用方式是關鍵。
農民承擔不起滴灌設備,金正大幫忙。2015年金正大集團宣布向合作社、種糧大戶陸續贈送總價值約1.5億元的10萬套滴灌設備。并聯合國內外眾多滴灌設備廠家,緩解農民經濟負擔,同時提供全程作業指導與技術服務,以期通過示范帶動作用,更好地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在貴州項目投產時,金正大就認識到以往新型農業市場開發的癥結所在,邀請了10家灌溉設備制造商,希望結成產業同盟。到場的上海華維節水灌溉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名禮認為,新型農業有著不同于工業的特點,土壤、設備、作物等諸多因素都可能成為市場推廣的瓶頸,多方聯合是打通農業市場的必然選擇。
難題二:水肥一體化技術對水溶肥品質要求高,國內市場有些產品質量不達標,而國外產品則價格偏貴,金正大水溶肥如何做到物美價廉?
“面對新型肥料現存的良莠不齊、價格偏高、普及率低等問題,誰來引領行業破局?龍頭企業責無旁貸應擔起重任。”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謝建華表示。他希望更多的科研機構、企業、經銷商、農技推廣人員能加入這個行列,為水肥一體化邁向深入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目前美國約60%的肥料是液體的,而中國不到5%,這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過去我國生產水溶肥的企業產量多停留在3-5萬噸,金正大一期20萬噸的規模,具有標志性作用。”高祥照說。
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讓農民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水溶肥,但水溶肥的質量如何保證?
“與多家高端研發平臺的合作是金正大發展的一大特色。”金正大副總裁羅文勝表示,金正大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以色列利夫納特集團、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挪威阿坤納斯公司等單位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引進、消化、吸收以色列、挪威等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融合公司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難題三:我國肥料企業和灌溉設備企業的技術服務體系還未完善,金正大如何解決農民在水肥一體化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新的農業技術在推廣方面也需要專業人員的全程指導,在推廣服務方面,金正大建立了專家智囊團,聘請國內外學者、專家作為專業顧問團隊,為農民解疑答問,提供農化服務指導。
同時借助政府推廣部門及科研機構,大規模開展水溶肥試驗示范。2014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將金正大水溶肥納入全國示范推廣計劃,在新疆、內蒙古、廣西、云南等8個省開展水溶肥的示范推廣工作,2015年繼續深化示范推廣力度,計劃在全國建設10個以色列現代農業示范園,全面展示以色列現代農業技術,輻射和帶動周邊農業技術進步。
除了現代示范園區的建設,金正大還著力于打造萬畝示范田,建立科技示范村,建設以中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園。同時借助較完善的服務網絡,在全國選取600個縣,每縣建立百畝示范田,共建立萬畝示范田,以免費贈送的方式將肥料送給農戶,讓廣大農戶切實感受到好產品的效果。
在理論培訓的基礎上金正大還注重聯系實際,致力于在5年內建設100個農化服務中心,服務范圍涵蓋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南、西北等6個區域的14個省份。當地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各種技術難題,都可以到農化服務中心咨詢,得到相關專家將提供農技指導、測土配方、施肥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大聯合、大發展、大合作,各方協力助推水肥一體化進程。萬連步表示,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必將催生現代農業生產的技術集成變革。對于我國農業的未來,發展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走資源高效利用之路,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是一條重要途徑,金正大將本著“大聯合、大發展、大合作”的原則,積極與水肥一體化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科研單位、企業、眾多媒體、國內外行業專家展開合作探討,共同探討我國水溶肥推廣成果,推動我國水肥一體化進程。
專家:滴灌技術沒那么簡單
山東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李俊良表示,15年前曾在山東壽光試點過水溶肥這一新型技術,卻以失敗告終。
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水肥一體化技術核心是肥,當年沒有專業的肥料,水溶性不強,農民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堵管的問題,影響施肥效果;其次是設備不到位,管道的使用壽命太短,安裝也沒有專業人員,農忙時節設備出問題,影響農作物成長;第三是農民的種植習慣問題,由于滴灌設備澆水直接針對作物的根部,在土壤表層看不到水,農民不習慣,會多次澆水,不僅浪費水,還會沖走作物根系的肥料養分;第四是亟需專業人才支撐,因為當年懂得滴灌設備的人才有限,很多滴灌管道都沒有按要求安裝過濾器,大大縮短設備的壽命等。
“滴灌管道上的排水孔應該是向上安裝的,這樣一是防止距離土壤太近,滴灌停止時發生倒吸現象,使泥土堵塞管道;二是孔眼向下會吸引害蟲或者小動物去喝水,咬壞排水管。”在種植大戶唐如銀家的葡萄園里,李俊良也發現了在滴灌設備安裝方面的小問題,“現在還是要加大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指導農戶正確用好水溶肥。”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