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實地調研中了解到,與去年相比,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仍呈下降態勢。不過,受前期持續低溫潮濕天氣影響,部分低洼地區尚未播種玉米,后期只能改種大豆。另外部分玉米品種有潛在粉籽情況,也將使部分農民改種大豆。總體來看,在玉米種植收益明顯高于大豆的情況下,大豆種植面積下降的趨勢仍在延續。
在黑河市璦琿區西崗子鎮西崗子村,當地農戶告訴記者,4年前該村全都種植大豆,近年開始改種玉米,去年玉米種植已占絕大部分,大豆極少。到了今年,村里基本沒有人種植大豆了。該村去年的大豆現在仍有積壓,數量在一成左右。許多農戶去年在大豆價格最高2.1元/斤時沒賣,后來降到1.7元/斤,豆農虧損嚴重。
內蒙古的莫旗和黑龍江的齊齊哈爾是傳統的大豆主產區,以往當地農民以種植大豆為主,但最近兩年大豆種植面積下滑明顯,尤其是今年下滑幅度較大。去年當地玉米收成好,且有國家收儲,農民種植收益較高,而種植大豆的農民大多收益不佳,甚至虧損。今年這些地區玉米種植面積很可能達到頂峰,而大豆種植面積將到降無可降的地步。
不過在黑龍江省嫩江縣,大豆種植面積持續減少的狀況得到遏制。嫩江素有“大豆之城”的美譽,其大豆產量一度占黑龍江大豆總量的八分之一左右。據嫩江縣佳業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強介紹,嫩江縣今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10%—15%,主要原因是過去兩年玉米產量不及預期,單產超過20000斤/坰的很少。而且嫩江土質以沙土為主,在黑土地上有良好表現的德美亞玉米種子似乎不太適合種植。
除了土質和積溫因素,政策驅動也是嫩江大豆種植面積回升的重要原因。“九三管局每年會在嫩江縣舉辦大豆節,去年由于農民大面積改種玉米,大豆節時很難看到大豆,大豆城的稱號有些名不副實。今年嫩江縣各級政府大力推動大豆種植。如果算上大豆直補,嫩江大豆的種植效益與玉米差不多,再加上政策扶持,嫩江大豆種植面積未來幾年有望回升。”李志強說。
直補政策對農民刺激作用有限
2014年1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政策,這意味著已經執行6年的臨時收儲政策取消。
在考察過程中,當記者問及農民對大豆直補政策的看法時,很多農民表示不知道直補政策,有的知道有大豆直補政策,但是對其持續性存在擔憂。“擔心今年有補貼,到明年又沒有補貼,本來收益就不高甚至虧損,一旦補貼也沒有了,對于農民而言意味著又白忙活一年。”佳木斯雙鴨山市寶清縣寶清鎮紅心村周姓農民對記者說。
也有一些大豆種植戶認為大豆直補政策的力度不足,補貼太少不足以明顯提高大豆種植收益,極大地打擊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熱情。
據記者了解,黑龍江大豆目標價格直補標準已經正式公布,為60.5元/畝。若按照大豆平均單產250斤/畝來算,相當于每噸大豆補貼約480元。按4800元/噸的大豆目標價格計算,除去480元/噸的補貼,大豆現貨價格應為4320元/噸。但據了解,大多數農民出售大豆賣不到這個價格,即使能達到,大豆種植純收益也不如玉米。因此,目前來看,剛剛開始執行的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對于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并沒有明顯效果,大豆種植面積依然呈現縮減的趨勢。
李志強還告訴記者,嫩江地區今年大豆每畝補貼60.5元,規定是補給土地所有者,而不是租戶。
佳木斯市吉慶豆業負責人認為,今年黑龍江大豆的補貼標準遠遠低于農民和大豆行業預期的120—150元/畝的水平。“相關部門確定的大豆銷售價格預估偏高,去年秋收后大豆市場價格在2.05元/斤,但后來大幅走低,最低達到1.7元/斤。選擇了較高的銷售價格作為補貼基準,導致補貼過低。”該負責人說。
在考察中記者發現,去年黑龍江剛開始向政府申報的大豆種植面積偏少,后來出現補報或虛報的數據,共同分享了已經下發的大豆直補款。這使得實際種植大豆的農民獲得的補貼減少,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鶴崗市一位農民告訴記者,在落實補貼金額的時候就存在不公平現象,有的虛報種植面積,導致部分農戶所得部分減少。再者就是放款慢,進入今年5月份,農戶都開始新一年的生產了,而補貼款項尚未發放,這對生產資金的籌備造成了一定影響。
事實上,即使有直補政策扶持,大豆的種植效益仍遠低于玉米。今年東北地區繼續實行大豆直補政策,但對農民的激勵作用有限,農民還是愿意種植玉米和水稻。
俄羅斯大豆未來或沖擊國內市場
在此次考察中,記者從貿易商和農戶處了解到,考慮到租地成本的因素,很多農戶選擇遠赴俄羅斯租地種大豆,大豆收獲后再運回國內,盡管面臨較高的關稅,但俄羅斯大豆種植成本仍然低于國內大豆。
俄羅斯大豆和國產大豆同為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含量較高,適合做蛋白豆,但和國產大豆在外觀上有略微區別。國內不少油廠更愿意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的俄羅斯大豆進行生產。
“俄羅斯大豆種植成本在0.7—1元/斤,加上關稅,成本不足1.8元/斤,遠低于東北大豆上市初期2元/斤左右的報價,具有明顯價格優勢。這導致貿易商以及加工企業在同等質量條件下更青睞俄羅斯大豆。”據黑河市大豆產業協會負責人介紹,預計今年黑河口岸進口俄羅斯大豆在10萬噸左右,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國內的俄羅斯大豆總量在50萬噸左右,約占國內大豆產量的5%左右。
佳木斯同江市三村鎮三屯村的一位大豆種植戶告訴記者,當地距離俄羅斯口岸只有10公里,俄羅斯大豆對該地區的沖擊非常大。該村農民很多到俄羅斯承包土地種大豆,一戶可種植上千坰大豆,而本地農戶大豆種植面積普遍在20坰左右。
上述黑河市大豆產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黑河璦琿地區去年大豆種植約占當地農作物種植面積的一半,今年降至不足20%,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去年玉米豐收,種植收益達到8000—10000元/坰,遠高于大豆。截至5月21日,當地已播種地塊全部種的是玉米,大豆尚未開始播種。未播種的地塊后期除非種不了玉米,才會選擇種植大豆。
該負責人同時介紹,目前在俄羅斯租賃土地種植大豆已經初具規模。在國內價格合適的情況下,有部分俄羅斯大豆回銷國內。由于目前對俄羅斯大豆進口定向管理(需要油廠或者蛋白加工企業的采購合同),進口量受到限制。當前俄羅斯進口大豆的到港價格在3600元/噸,相比國內大豆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不過,記者從貿易商處了解到,現在從俄羅斯進口的大豆數量可能相對有限,但是國內土地成本居高不下,未來更多農民會選擇到俄羅斯租種廉價土地,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以及農民種植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目前來看,黑龍江佳木斯、寶泉嶺、同江以及紅興隆等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快速下降,對大豆產業已形成沖擊。
國產大豆壓榨企業探尋新出路
去年秋天,考察團曾走訪過黑龍江省洼興橋小榨油脂有限公司,當時該公司的大豆壓榨產能為20噸/日。時隔不到一年,今年再次走訪該公司時,公司副總經理朱立平告訴記者,隨著公司即將完成擴建,大豆加工產能也將提升至100噸/日。該公司加工的大豆主要為巴彥縣當地產的大豆,采用物理壓榨(螺旋榨)的方式榨取第一道大豆油,出油率不到11%,而黑龍江大豆的含油率在16.5%左右,也就是說在豆粕中依然含有6%左右的油。這種豆粕有兩種銷路,一是在當地賣給養殖戶,主要用于飼養母豬,由于蛋白、油脂含量高,催奶效果明顯,另一個銷路就是發往大連港,出口歐洲、韓國等地,用于提取大豆蛋白,作為藥品原料。
朱立平向記者表示,小榨油的市場需求存在明顯的淡旺季,春節前是銷售旺季,企業的產能往往供應不上,目前則是銷售淡季,企業利用這段時間擴大產能,去年該公司開工生產了9—10個月。據朱立平介紹,在巴彥縣,與他們規模相當的小榨油廠還有六七家。據他了解,在海倫、海北、延壽等地也有不少小榨油廠,而且數量有持續增加之勢。盡管這些油廠產能較為有限,但所用原料均為非轉基因大豆,在食品安全以及健康理念逐漸被重視的情況下,小榨油廠無疑為國產大豆探索出了新的發展方向。
記者在這次考察中也發現,目前不少油脂企業已經改做貿易了。據佳木斯某油廠負責人介紹,該油廠壓榨產能在30萬噸左右,去年僅開工一個多月,今年春節以來,尚無開工計劃,目前油廠主要業務是國產大豆貿易。該負責人稱,當前大豆內外價差較大,進口大豆成本低于國產大豆1000元/噸,利用國產大豆壓榨將直接提高生產成本,而國產豆粕和豆油又賣不上太好的價格,如果開工將面臨較大虧損。
另據記者了解,隨著大豆進口量的急劇增加,進口大豆極大地沖擊了國內傳統的壓榨產業,在缺少定價權的情況下,國產大豆壓榨行業面臨巨額虧損。因此,東北油廠利用國產大豆榨油的越來越少,企業要么倒閉,要么改做大豆貿易或利用期貨工具來管理風險。
記者在與油企座談中發現,雖然有相當數量的油廠開始做大豆貿易,但當地的大豆貿易并不好做。富錦市一位大豆貿易商的觀點很具代表性:首先,國產大豆種植效益低下,再加上補貼偏少,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持續下降,最終導致國產大豆總量偏少,貿易量有限;其次,近期大豆價格低迷,下游需求不穩定,大豆貿易利潤微薄,致周轉量有限;再次,俄羅斯低廉的進口大豆對國產大豆貿易沖擊較大,使得貿易商經營困難;最后,大豆貿易環節增加了轉基因測試,普遍采用轉基因試紙進行檢測,一張試紙20元,直接增加了貿易商的收購成本。
多管齊下化解大豆產業困局
在大豆收儲政策退出之后,國內大豆價格波動轉向由市場掌控,當然這也將是一段陣痛期。那么在面臨進口豆沖擊的情況下,該如何保證我國大豆產業的健康發展呢?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可以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運作模式,保證農戶種植效益,推進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對接,提高大豆集中化管理,在農戶與企業之間形成有效產業鏈,促進大豆農業產業一體化。這在調整大豆產業結構的同時,促進了農戶的增收、企業的增效、發展了農業經濟。
當然,訂單農業只是保持種植大豆穩定及緩解整個產業困境的一個方面。實際上,發展農業生產技術,突破國產大豆產量偏低的制約,是改善大豆產業困境最為穩妥的辦法,也可以嘗試突破玉米、大豆目前的種植模式,從提高管理效率方面著手。
“大豆與玉米套種是較為科學的種植模式,但管理難度隨之增加,大豆、玉米種植過程中對化肥以及農藥的要求不同,令套種也存在風險。如果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農戶的種植收益將實現突破性增長。”方正中期期貨有限公司農產品研究員王曉囡說。
另外,在上游供應市場短期難以改善的情況下,可以嘗試拓展國產商品豆的下游需求。我國東北大豆含油率偏低,在油廠原材料采購中不占優勢。但是,東北大豆蛋白含量較高,可以適當發展商品豆加工行業,做精做細,細分國產豆與進口豆需求市場,拓展大豆下游需求。改善供需大環境有利于國產大豆獨立定價,減輕進口豆對東北大豆產業的沖擊。
在國內大豆產業面臨嚴峻考驗的時期,市場人士建議,可以適當發展農業保險,建立農業保險多元化運作發展模式,還可以參考結合國外農業風險化產品,利用包括遠期合約、期貨合約以及期權等進行風險管理。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