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庫糧滿為患,但是中國玉米、水稻、小麥預計今年再獲豐收,而市場對糧食的需求難有起色,新一輪國家糧食收儲勢在必行,而這將使中國的糧食庫存再次創下新的紀錄。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日前宣布,在今年11月份秋糧上市前,通過政策性糧食的銷售、移庫、品種串換、劃轉及新建倉容等方式,預計可以騰出倉容約3000萬噸,以緩解收購倉容矛盾。
今年上半年的小麥和早稻收儲,已經占用了相當數量的倉容。目前,小麥托市收購已基本結束,截至8月25日,中儲糧累計托市收購小麥2534萬噸,是去年同期的3倍,另外中儲糧已托市收購早稻271萬噸。
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水稻和玉米的產量將再創新高,而市場消化能力有限,這對中儲糧的庫容形成極大壓力。
美國農業部今年8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稻谷方面,2014/2015市場年度,中國稻谷的加工量預計為1.44億噸,創下最近5年新高,稻谷期末庫存4604.9萬噸,最近五年里這個庫存數量僅低于2012/2013市場年度的4682.6萬噸。玉米方面,2014/2015市場年度,中國玉米產量預計為2.22億噸,也是最近5年的最高產量,期末庫存達到8036萬噸,同樣創下5年最高。
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糧食消費市場今年情況不太好,糧食深加工企業的產品銷售不理想,餐飲消費受嚴控“三公”經費的影響較大,即使有增幅,也無法與往年相比,而今年糧食的產量有較大可能獲得豐收,糧食的銷售主要依靠國家來托底。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今年倉容壓力比較大的是玉米和稻谷,玉米具有上市量大和集中的特點,而稻谷除了產量巨大,既有早稻,又有晚稻,一年四季都有新糧,加上受低價進口稻谷的沖擊,收儲的壓力也很大。
為了騰倉庫,5月中旬以來,中儲糧加大政策性糧食拍賣力度,截至8月中旬,3個月時間累計成交政策性糧食2998萬噸,中儲糧稱10月底前銷售3200萬噸的目標有望提前完成。
在糧食出庫方面,中儲糧按最大能力安排出庫,已組織出庫1247萬噸。國家有關部門下達的三批跨省移庫計劃也在高效執行之中,第一批200萬噸移庫計劃已提前完成,第二批200萬噸計劃已發運84萬噸,第三批600萬噸計劃將陸續發運,確保年底前移庫任務全面完成。中儲糧方面表示,505萬噸中央儲備糧品種串換和臨儲糧劃轉輪換任務,目前已完成70%以上的進度,9月底前能夠按期完成任務,將給重點產區騰出更多倉容。
為了給新糧讓路,中儲糧不惜血本。盡管產銷價格倒掛、新陳價差拉大,今年1~7月,中儲糧力推中央儲備糧輪換,虧損5.6億元,截至7月底,舊糧輪出已完成61%,新糧輪入完成43%,進度快于往年。
有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倉容其實不是特別大的問題,此前中國政府建設了很多糧食倉庫,而且民間也有很大的倉容,只要安排合理、管理跟上,國家與民間的倉容能夠保障糧食正常進行。但是糧食收儲政策調整的必要性越來越緊迫,糧食收儲抬高了中國糧食的價格,國外糧食大量進入國內,國庫中的糧食出庫困難。今年國家對大豆和棉花收儲進行改革,不再收儲,改以目標價格補貼的形式,如果實施下來效果不錯,有可能在稻谷、玉米、小麥這些主糧品種實行。更重要的是通過提高農村居民的退休收入,讓農民的生活保障不需要土地作為依靠,使土地可以流轉起來,形成規模化種植,才有可能恢復中國農產品[-0.76%資金研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