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仍然是中國的科學家—北京市農科院的小麥專家,首創了“中國二系雜交小麥技術體系”,引領著當今國際雜交小麥發展方向。
破解世界技術難題
作物雜種優勢利用作為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重大成果,長期以來為世界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玉米、水稻、油菜和蔬菜種子的雜種化率已分別達90%、50%、60%和90%,雜交小麥已成為國際農作物種業中最大和最后一塊“蛋糕”。據專家預計,按雜交小麥增產20%,參照雜交水稻應用水平計算,雜交小麥每年可創造約1000億元國際種業市值,其中中國雜交小麥種業產值可達200億元,每年可新增小麥200億斤。
在各種主要農作物紛紛雜交成功的鼓舞下,人們希望在種植面積廣闊的小麥,也能盡快培育出雜交品種。但是,研究者很快發現,小麥雜交較其他作物雜交存在更大的困難。很多農作物的繁衍是通過自交完成,一棵植株既開雄花,又開雌花,雄花為雌花授粉,結出果實。培育雜交品種,首先要將作為母本作物的雄花去掉,或使其敗育,成為不育系。這對于雌雄花分開生長的作物比較容易。比如玉米,只要人工拔掉莖稈上的雄花就行了,而對于雌雄花同長在小小穗子上的小麥,難度就大了。一個穗子上約50多朵小花,每朵小花內有一個雌花蕊3個雄花蕊,一畝小麥約35萬至40多萬穗,靠人工去掉雄花,談何容易!
雜交小麥技術一直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及跨國種業集團的高度重視和關注,被稱為世界性科學難題。1992年以來,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中心等科研院所,首次發現小麥光溫敏不育現象,創立了“小麥雄性育性相對性原理”,通過不育系、恢復系、強優勢雜交種、高效制種技術等的系統創新,首創了“中國二系雜交小麥技術體系”,全面解決了國際雜交小麥長達60年的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引領著當今國際雜交小麥發展方向,是我國繼雜交水稻之后又一原創性重大成果。
截至目前,該雜交小麥中心已創制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新材料和新組合,審定了京麥6、京麥7、京麥8等3個雜交小麥新品種,12個新組合正在參加國家及省市級品種區試;建立了混播和行比兩種制種模式及其標準化規程,完善了雜交小麥規模化高效安全制種技術體系,制種產量達到每畝260公斤,為雜交小麥產業化奠定了基礎。二系雜交小麥技術的突破,為我國率先將雜交小麥技術體系和雜交小麥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2011年,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中心主持完成的“中國二系雜交小麥技術體系創建”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增產節水效果顯著
二系雜交小麥收獲的不僅是金燦燦的獎杯,更在實際栽培種植中顯示出了強勁的實力。“雜交小麥不僅降低投入,還減少了很多管理成本,對于水資源缺乏的北京十分適宜。”雜交小麥中心主任趙昌平介紹說,雜交小麥豐產穩產性優良,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同時,抗旱節水更加突出,是節水型現代農業的首選。還具備繁茂性好,省種省肥的優勢,平均播種量可降低30%。
今年,趙昌平帶領技術團隊共在全市示范種植了3萬畝雜交小麥,重點在豐臺區建立了服務2014世界種子大會的多品種展示田1塊,在通州種業園區建立了高產示范田1塊,在順義、房山和平谷區建立了雜交小麥千畝示范方3個、百畝示范方7個。
其中,在順義區趙全營鎮,示范種植1500畝。今年,雜交小麥中心的科技人員對該地塊開展實收測產,在省種30%、節水50%、節肥20%的管理條件下,畝產791斤,較當地農戶種植對照品種增產4.3%。通過測算,該地塊種植雜交小麥每畝節省支出100元、增收40元,為農戶每畝增加收益140元。
房山區琉璃河鎮金利農機合作社的300畝雜交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田,科技人員通過實收測產得到的數據顯示,該地塊晚播、低播量,采用常規肥水管理,實收畝產925斤,較合作社種植的其他常規品種增產10.2%。合作社負責人對雜交小麥在晚播種植中表現出優異的節約用種效果十分認可,非常適合開展晚播、節種、省肥種植,同時解決了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無法做到精細管理的需求。
北京小麥走向世界
“自從我們的二系雜交小麥取得突破以后,有過好幾家國際著名種業公司曾親自找上門來提出合作請求。”趙昌平坦言,“他們給出的條件很誘人,但最終都被我們一一回絕了,我還是希望能和我們國家自己的種業公司合作。雜交小麥種業是一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我們在研究領域已處于領先,種業就應該抓住機會緊緊跟上,占得先機。”趙昌平很清楚,科研育種上的突破只是為雜交小麥種業打開了一扇大門,要想真正壯大發展必須強強聯手,推進科企合作,走產業化道路。
2011年10月,根據國務院和北京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精神,中國種子集團與市農林科學院聯合成立“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公司”,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雜交小麥種業產業發展新格局,立志打造國際小麥高端種業旗艦。他們立足全球化戰略,先后在巴基斯坦、烏拉圭、荷蘭、孟加拉等國試種雜交小麥,并初步構建了以巴基斯坦為代表的國際雜交小麥試驗示范網絡。2011年至今,先后提供了109份雜交組合在巴基斯坦不同生態區進行試驗試種,較巴當地品種平均增產24.4%,得到中、巴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2014年世界種子大會期間,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與巴基斯坦GuardAgri.公司簽署了為期十年的全面商業合作協議,國際化進程再次提速。
今后,雜交小麥中心將圍繞培育生物育種戰略新興產業和建設北京種業之都的重大需求,瞄準國際現代種業發展前沿,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整合我國雜交小麥種業資源,快速提升我國雜交小麥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雜交小麥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雜交小麥種業發展水平。到2020年,培育強優勢雜交小麥新品種5個,增產幅度超過20%以上,節水節肥優勢突出,在北京、新疆、河北、天津、山西等省市通過審定。示范推廣雜交小麥500萬畝以上,占全國小麥面積的1.5%,增產小麥5億斤,創造種業市值2億元;在北京年種植雜交小麥20萬畝以上,占北京小麥面積的50%以上;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新疆等地的中低產區示范推廣雜交小麥300萬畝以上,實現中低產區小麥生產水平提升20%以上,節約水資源1億立方米。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