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倉直接連接出倉機入料倉是產生堵料的主要原因,為此需要一個“緩沖”機構,這類似一個緩和流速的過程,采用分叉式結構,物料在進入入料倉前先分成兩股,受自身重力會沿著入料倉內壁進入倉中。這樣既能起到“緩沖減速”作用又能減緩螺旋體受物料直接沖擊引起的超長磨損,有效緩解堵料現象。
二、輸送機構改進
在分析存有余料原因過程中,一般都會認為是絞龍推進力不夠,其實不然,在現場實驗中經常會出現物料越過出料口淤積現象,這說明絞龍的推進力并沒有問題。拆開后會發現輸送管底部會有余料,這說明輸送管底部與蛟龍葉片之間的間隙過大。例如原材料要是小麥其基本粒度在5至7mm之間為保證輸送質量間隙必須大于7mm但不能超出太多,通過多次實驗間隙在8至9mm為最優超出則會有余料。
三、出料口及尾部端面處改進
實驗中出現物料在出料口和尾部端面之間淤積的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扒谷機出料口與端面之間距離較遠,二是輸送絞龍輸送距離超過出料口。改進時第一種方案是縮短 或出料口直接連接尾部端面,在樣機試做中發現出料口無法直連尾部端面,由于出料口是按相貫線連接輸送管,端面與出料口在俯視圖下是線圓相切有明顯漏口,補焊漏口后補焊處依然在試驗中存在余料堆積,而且經過補焊后輸送管尾部變形嚴重,輸送絞龍經常會刮輸送管內壁,妨礙今后的使用維護,故采用第二種改進方案,對絞龍輸送距離與出料口放置位置進行實驗。經過多次實驗發現當絞龍輸送尾端正好處于出料口過半徑的上方時,余料堆積現象最少,如輸送黏度低的物料幾乎沒有余料堆積的現象發生。故選用此方案改進出料口與輸送絞龍之間的位置關系。
四、改善密封性
密封性是衡量出倉機是否能夠正常運行的重要指標,在現場試驗中我們采用了以下3種主軸密封方式分為進行空載和滿載試驗。第一種是法蘭盤式密封,即密封件和軸承均在同一軸承 座內且都在端版外側,這種形式緊、湊強度較好,在滿載試驗中此密封性能良好,但如果出現密封失效就會出現很大的損失;第二種是內置式軸承座密封,即軸承座一端焊接在端版內側一端焊接在主軸上,這樣使出倉機螺旋軸完全包裹在輸送管內,此種方式密封性能好但結構復雜,不宜拆卸;第三種是整體外延式,即整體式軸承座安裝在軸承支架上,密封件安裝在側板上,此種方式如密封失效對軸承損害小,但由于密封件在軸承座外只能用盤根、骨架式或者兩者結合的方式,使成本增加。在飼料生產加工中推薦成本低廉可靠性好的第一種方式。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 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