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25 16:04:25
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系列活動于6月15日在北京拉開帷幕。在同日舉行的2015全國食品安全周主場活動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與會代表圍繞“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并達成共識: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是從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同時需要相關職能部門與社會多元主體在法治框架下盡職盡責,協同共治。
治理須依托法治基石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在論壇上高度評價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針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缺乏系統治理的問題,明確將‘社會共治’作為新《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要通過有獎舉報、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媒體監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以及行業協會與企業的合作等不同形式,動員社會成員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過程。”
在這種治理格局中,法治具有基礎性意義,必須先行。韓大元認為,以法治來推動食品安全治理能夠贏得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認同,更重要的是,法律明確設定的權利、義務、職責和責任,能夠為不同主體、機制和環節的協同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法治所具有的剛性、強度與威懾力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維護社會正義,預防和解決各種糾紛,培育誠信與規則意識。新《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最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嚴懲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大大增強了法律規范的統一性與操作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農業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有關負責人在發言中強調,依法監管務必盡職盡責,切實維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程金根介紹說,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穩中趨好。今年上半年,農業部已組織91家檢測機構,開展了兩個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共抽檢了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4大類食用農產品、96個品種、20948個樣品,檢測指標94項,總體合格率為96.2%。其中,蔬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5.2%、96.4%、99.4%和94.8%,畜產品“瘦肉精”監測合格率99.9%。今后將繼續堅持“產、管”并重,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養殖,嚴格農業產地環境、投入品監管和生產管控,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全面落實“四個最嚴”,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及時向公眾公布,是落實新《食品安全法》的重要舉措。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品監管三司司長王紅在論壇上發布了最新一期的食品抽檢信息,并表示對抽檢中的不合格產品,各地食藥監管部門已于第一時間開展核查處置。為方便公眾查詢已公布的抽檢信息,食藥監總局即將上線抽檢信息查詢平臺,便于廣大消費者、食品生產經營者和媒體隨時關注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