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為糧食儲運加裝安全門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25 16:00:23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
昨日(6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三部委公開印發《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通知要求,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糧食流通工作底線,保持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流通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卓創咨詢糧食分析師王書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糧食收儲供應環節,我國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問題,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暴露出來的糧食浪費等問題還會更加嚴重,繼而影響到糧食價格、種糧積極性等涉農問題。
每年可節約糧食1300萬噸
20世紀8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我國先后進行過機械化骨干糧庫、世行貸款糧食流通項目、利用國債建設中央儲備糧庫等3次大規模糧食倉儲設施建設。
但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增加、供需形勢的變化,糧食收儲倉容能力不足、物流通道不暢、應急供應能力薄弱、產后損失浪費嚴重、質量安全隱患較大等矛盾日益突出,國家糧食供應安全仍面臨嚴峻挑戰。
尤其是在糧食收儲方面,現有設施能力嚴重不足。2014年全國糧食產量達6.07億噸,相對于3.98億噸的商品糧數量,糧食倉儲倉容缺口巨大。糧食主產區中的東北地區尤為嚴重。
既有倉儲設施也存在老舊等問題。為此通知明確,要集中資金,突出重點,加快維修改造“危倉老庫”進度,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逐省整體推進,兼顧產銷平衡區。到2017年之前完成全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和功能提升。
王書童說,很多糧食倉儲設施雖然不是完全的露天存糧,但在保溫隔熱、防潮防雨、氣密性等方面普遍不好,這就會直接導致糧食的浪費。此外,儲備糧應該是3年一輪換,但由于倉儲條件達不到這個要求,很多地方一年一輪換,又造成額外的經濟損失。
他表示,糧食產量年年走高,考慮糧食安全因素,由于商品市場消化能力比較穩定,未來國家還將加大對糧食的收儲力度,糧食倉儲缺口會越來越大,設施跟不上,會造成更多浪費。
按照通知中的數據,我國農戶存糧約占全國糧食年總產量一半左右,由于儲存條件差、設施簡陋等,農戶儲糧損失比例約8%左右。加上糧食倉儲裝卸運輸拋灑遺漏、過度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糧食損失超過3500萬噸。
此次“糧安工程”規劃時間期限為2015~2020年,按照愿景,未來糧食產后節約減損將取得明顯成效。每年減少糧食產后流通環節損失浪費1300萬噸(260億斤)以上,損失浪費率下降40%以上,糧食消費更加科學合理,形成全社會節糧減損長效機制。
鼓勵社會多元主體參與
規劃內容今年就需要見到成效。通知稱,加大政府扶持力度,2015年底前,完成國務院2014年第52次常務會確定的集中新建倉容5000萬噸任務。
按照三部委的規劃,新建成符合相關條件的倉儲設施納入集中新建倉容規模,建設形成適應糧食安全需要的收儲能力。倉容建設要與需求緊密結合,優化區域、結構布局,切實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保證糧食存儲安全。
王書童分析說,由于糧食倉儲等投資有國家戰略安全的考量點,但同時也可以和市場結合,這就使得這部分投資需求既需要國家主導也可以多樣化引資。這既有助于減少財政壓力,也有利于提高效率。
通知要求,要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未來糧食倉儲設施等建設將列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之一,根據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和支出責任分別落實。
三部委稱,確需中央投資支持的,結合中央投資安排的重點和原則統籌考慮,優先支持糧食主產區糧食倉儲設施及跨區域糧食現代物流等重大項目。
與此同時,規劃也明確提到了目前火熱的PPP問題。“能通過市場化解決的,要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放寬和合理引導市場多元主體投資經營領域,逐步建立“負面清單”發布制度,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投資領域。”通知稱。
“部分加工企業利用PPP等方式介入收儲行列,這對企業也有好處。”王書童說,一方面可以分攤主營業務的風險,另一方面,自身有儲備糧倉對于企業經營也可以節省成本。
形成節糧減損長效機制
此次“糧安工程”規劃時間期限為2015~2020年,預計每年減少糧食產后流通環節損失浪費1300萬噸以上,損失浪費率下降40%以上,糧食消費更加科學合理,形成全社會節糧減損長效機制。同時,要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未來糧食倉儲設施等建設將列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之一。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