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將出臺措施保障不完善粒收購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25 15:57:57
今年安徽省小麥呈現單產和總產雙增的態勢,辛苦一季的農民喜獲豐收。但由于受麥收前不利天氣等因素影響,一些糧食收購單位擔憂小麥品質,收購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民售糧難。
6月11日,宿州麥收接近尾聲。往年這時,托市收購和私人收購都已大面積啟動,然而,記者在該市埇橋區農村采訪發現,國有糧站鮮有開放,私人糧站也很少收糧,農民的糧食大多存放家中,銷售不出去。
最近,埇橋區糧食部門采取進村入戶的方式,對全區小麥進行質量普查,發現不完善粒所占比重偏大,其中,不完善粒比例為10%-20%的小麥約占二成,不完善粒比例高過20%的小麥約占四成。不完善粒就是因蟲蝕、破損、霉變、生芽、病斑造成的影響質量的小麥粒。按照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不完善粒比例大于等于10%的小麥不得收購。“這么多年,全區不完善粒比例超過10%的小麥很少,不完善粒比例高過20%的小麥更是幾乎沒有,今年出現這種現象罕見。”埇橋區糧食局負責人說。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滁州市。6月9日,在滁州市南譙區腰鋪鎮擔子社區的南譙國家糧庫,記者看到不少滿載著麥子的卡車停在糧站,卻遲遲不能過磅。糧庫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因后期雨水較多,小麥收割延后,質量品質下降,特別是部分小麥不完善粒超標嚴重。據了解,滁州市全市約有一半以上小麥有不完善粒,不完善粒超過10%。
“既要全力收購農民糧食,避免出現賣糧難,又要堅決為國家糧庫把好質量關。”埇橋區糧食局負責人直陳國有糧食收購企業所面臨的兩難困境。盡管5月下旬國家就已公布托市收購政策,但直到6月10日起,埇橋區僅在糧食質量相對較好的4個鄉鎮,啟動4個托市收購點。記者看到,由于不完善粒較往年增多,加大了檢驗難度,大大延長了賣糧時間,托市收購點門前排成了長龍。而其他各大國有糧站門口,每天都有許多農民前來打聽開磅時間。以往與國有糧站競爭的一些私人糧站,今年遲遲不愿收糧,原因就是擔心收購了不合格的糧食沒有銷路。
農民手中的糧食該往何處去?記者了解到,目前滁州市已下發通知,針對今年小麥品質下降做好收購工作,并積極向上級部門匯報。埇橋區糧食部門決定增加大型振動篩、風機等糧食整理設備以及相應的人手,幫助農民將不合格的糧食盡量整理成合格的糧食。對于通過反復整理仍達不到收購標準的糧食,國有糧食收購企業將發揮主渠道作用,幫助農民聯系飼料場等其他銷售渠道,為糧食尋找出路。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糧食等多個部門正組織人員赴多地調查摸底,了解相關情況,近日也將出臺相應措施,降低農民損失。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