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是各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中國政府特別重視糧食和農業問題,始終把發展農業作為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堅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我們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發展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中國用世界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中國糧食已經連續十一年增產,去年總產量達到6億多噸。最近10年,中國糧食產量增長接近30%,肉類增長20%以上,蔬菜增長30%以上,水果增長70%以上。在農業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農業資源的保護進一步加強。農業的持續增長,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世界農業發展和全球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不僅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和食品消費大國、貿易大國。近10年來,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以年平均14.8%的速度增長,其中農產品進口增長更快,每年平均增長17%。2014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達到1928億美元,其中出口713億美元,進口1215億美元。中國不僅進口糧食、棉花等,其他農產品如橄欖油、葡萄酒、水果等進口量也很大。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農業相互投資、農業技術合作也在快速發展。
副總理汪洋還就中意兩國未來農業合作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夯實合作基礎。兩國的農業部門應更好地發揮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作用,利用現有合作機制,建立高效的溝通機制,保持暢通的交流,妥善規劃未來合作方向和重點。
第二,加強立場協調。雙方要加強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生物質能源等國際糧農領域重大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形成共識,共同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建立公平合理、持續穩定的國際農產品貿易秩序,為農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第三,擴大貿易規模。雙方要相互擴大市場開放,加強海關、質檢、物流、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的合作,充分釋放雙方農產品貿易的發展潛力。中方從不追求貿易的順差,愿通過多種方式,為雙方企業創造機會,豐富兩國人民的菜籃子,促進彼此貿易動態平衡。
第四,促進投資增長。雙方要消除各種投資壁壘,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投資促進活動,雙方經貿促進機構要充分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為雙方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交流搭建平臺,幫助企業尋找更多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機會。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