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農業部組織專家對齊河縣80萬畝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區30萬畝核心區進行小麥測產,來自農業部和省內的20名農業專家分組對90個單元、180個取樣點進行測產,平均單產達到651.6公斤,再次刷新全國大面積單產紀錄。
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廣才說:“根據測產情況看,齊河通過建設80萬畝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區,開展80萬畝綠色(小麥、玉米)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創建,做到了在節水、節肥、節藥基礎上,在全國首次實現綠色、生態、高效、可持續、大面積增產,可以作為全國小麥生產的樣板。”
自2008年開始,齊河共投入3.93億元,建成20萬畝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2014年實現20萬畝全年“噸半糧”。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齊河今年又啟動80萬畝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區建設,工程采取集中整合項目資金和縣鄉財政投入相結合的方式,累計投資9.7億元,推行生產標準化和服務社會化,向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邁進。目前,示范區內30萬畝核心區做到了智能取水、節水灌溉。
今年初,齊河在全國縣市率先發布小麥、玉米質量安全生產綜合標準和社會化服務綜合標準,以示范區為平臺的80萬畝綠色食品(小麥、玉米)標準化原料基地也獲得農業部批復建設,在全國糧食主產縣中率先邁出農業綜合標準化步伐。為促進標準真正落實到田間地頭,齊河縣積極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培育起以山東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168家經營性服務組織,社會化服務面積突破100萬畝。
該縣還大力推動土地經營權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推進糧食生產集約化。據齊河農業局局長崔洪亮介紹,齊河擁有百畝以上種糧大戶117個,登記注冊各類糧食生產合作社110多家,帶動農戶6萬多戶,全縣規模化種植面積達到20.2萬畝,形成了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合作社共同支撐綠色高產創建的新型格局。
目前,齊河80萬畝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區內全部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并推廣應用綠色植保技術。
有好糧才能出好產品。齊河已發展糧食種植及深加工龍頭企業80多家,糧食訂單面積達到60萬畝,糧食年深加工轉化率占全縣糧食總產的60%,實現了糧食綠色增產、農民不斷增收、農業持續增效。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