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角度,農村互聯網設施逐步完善,農村迎來移動互聯浪潮;政策層面:國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農業”是重中之重:產業層面:2013年以來,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農業企業家、創業家開始擁抱互聯網,嘗試利用互聯網探索農業企業的轉型與升級,互聯網正全面改造農業。國外: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已在全球農業中得到廣泛運用。
農業運營效率低下、互聯網改造空間巨大
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等)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環節存巨大效率提升空間,市場空間大;產業落后,信息不對稱較嚴重;大規模分散的用戶;交易環節較長,交易成本高;交易可持續性強。
互聯網正全面改造農業產業鏈條:根據我們對國內涉農互聯網近100家企業的深入調研,涉農互聯網企業主要有7種類型,分別為:農產品銷售渠道變革型;產業鏈大數據型;專業合作社服務商;數據挖掘型;農業物聯網試點型;土地流轉電商化;農資電商型。
農業互聯網商業模式對比分析
1、“養殖業+互聯網”:大北農VS新希望:農業領域的蘋果生態圈VS 安卓生態系統
共同點:兩者都是以養殖為切入口,搭建農業互聯網生態系統,獲取線上養殖戶流量。以海量交易數據為基礎,通過公司傳統產品銷售及互聯網金融實現價值變現。
不同點:新希望:打造“農業領域的開放式安卓系統”。公司定位于平臺技術標準提供商,為產業鏈運營商提供一個商機發現平臺,通過交易撮合,獲取用戶數據,對接希望金融,實現平臺變現。根本目標還是以平臺品牌推動公司終端肉制品的升級。
大北農:打造“農業領域的蘋果生態系圈”。通過互聯網聯接一切與養豬業相關服務,通過豬友圈、豬生產管理系統、生豬交易平臺、農信網等構成一個閉環生態系統。
2、“種植業+互聯網”:芭田股份VS諾普信:提高種植生產效率VS構建大農業生態圈
共同點:兩者都是以種植戶為切入口,為種植戶提供增值服務,幫助種植戶提高種植業效率。
“新農人”運營服務平臺
江淮動力收購上農信后,打造“新農人”運營服務平臺。公司平臺將由“系統+中間服務+電商”三大部分構成,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市場”的平臺,通過平臺。抓住生產源頭、質量的控制。在中間環節提供金融服務、專家服務。在后臺具有電商平臺的支撐,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公司將通過對接上下游形成完整的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的“農資交易-生產-農產品銷售”閉環農業互聯網平臺。
農業互聯網企業的“護城河”
是否在產業鏈中具有優勢地位掌控線下渠道等資源,產業互聯網相比與消費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區別,即產業互聯網是服務于產業,需要更多的線下服務能力。尤其是農業互聯網,無論是養殖業和種植業的各類服務,都需要大量線下與農戶的溝通。因此,是否在產業鏈中具備優勢地位即是否有線下服務能力成為農業互聯網企業的一個重要壁壘。
能否黏住大量用戶資源?;ヂ摼W企業,高頻交易、流量是關鍵,只有能夠黏住大量用戶資源的產品或服務才更有價值。
是否具備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服務能力:農業企業是否成功實現互聯網轉型的關鍵因素;實際控制人是否擁有分享精神,是否具備互聯網思維;能否打造一個具有戰斗力的互聯網運營團隊。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