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教授丁聲俊、廣東財經大學教授王克軍、中華糧網總編輯孟凡軍、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孫忠、中華糧網電子商務部副部長代艷偉、盛華宏林糧油批發市場總經理兼盛華宏林購董事長吳玉芝、盛華宏林糧油批發市場高級顧問于濤、盛華宏林糧油批發市場總經理助理王林東、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商城董事長侯續江,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洪濤教授主持。
《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由洪濤教授與中華糧網總經理傅宏先生共同主編。洪濤介紹,報告是2013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分別從糧食生產安全、消費安全、交易安全、進出口安全、物流保障安全、金融安全、財政安全、儲備安全、信息預警安全進行評估和研究,報告旨在建立我國糧食安全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從“評估”的角度對我國糧食安全狀況進行分析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形成了以洪濤教授為代表的研究隊伍,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糧食局、國家糧食局糧食科學研究院、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中華糧網、經濟管理出版社、糧食咨詢決策雜志及相關媒體、機構的大力支持。
報告按照新的糧食安全及其保障體系概念編寫,從全球-區域-地方、從動態、從保障體系、從品種、從空間層次等角度研究了糧食安全,涉及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組織機構、目標、原則、方式、機制等內容。
座談會上,《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顧問、中華糧網總編輯孟凡軍就“2014年中國小麥以及玉米安全狀況”進行了評估分析。
孟凡軍介紹,受宏觀經濟形勢、玉米與小麥比價變化等影響,2014/15年度國內小麥消費量將保持基本穩定。其中,口糧需求隨人口增加繼續呈剛性增長態勢,但增速放緩;由于新季玉米價格表現平淡,小麥替代玉米用于飼料的優勢下降,在養殖業仍不景氣、玉米庫存水平較高等因素影響下,預計年度內小麥飼用消費增幅有限。
孟凡軍認為,我國作為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糧食物流需要進一步完善,搞好糧食物流是穩定糧食價格、保證糧食安全的因素之一。在我國小麥是僅次于水稻的谷物,中國小麥產量和消費量多年來一直在1億噸左右。良好的物流體系對小麥在全國范圍的流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孟凡軍在發言中指出,盡管近兩年國內玉米出現階段性過程局面,但長期看其供求缺口相對較大,單靠擴大播種面積并不可行。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考慮,首先要保證口糧供應,不能把更多的耕地資源分配在玉米生產上。在外延性資源越來越少的條件下,內涵發展必然是實現玉米增產的根本出路。其中,一方面是通過育種和施肥手段以及先進的栽培技術措施,提升玉米生物體的能量轉化效率;另一方面,改善農田生產條件,包括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條件。
以前對于糧食安全雖然社會各界都提得比較多,但就單品種的稻谷安全而言,這方面的專業研究幾乎沒有。本次座談會上,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孫忠率先提出了“稻谷安全參數”、“稻谷區域平衡安全參數”、“稻米進口安全參數”、 “稻米進口來源國占比參數”等概念,并設立了“安全、比較安全、不安全、危機”等多個檔次指標,不僅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而且可為研究其他單品種的糧食安全提供參考。
孫忠將我國稻谷安全參數(稻谷總供給量與總需求量之比)設定為如下四個檔次:1.05<安全≤1.10,1.00<比較安全≤1.05,0.95<不安全≤1.00,0.90<稻谷危機≤0.95。2014年我國稻谷總供給量約4190億斤,總需求量約3929億斤,年度結余261億斤,分別比2012年度、2013年度增加節余26億斤及21億斤。按照指標理論,孫忠核算出2014年我國稻谷安全參數為1.07,由此得出2014年度我國稻谷供需狀況總體屬于“安全級”這一評估結論。
按照相關指標理論,孫忠還對2014年我國稻谷產量區域平衡性安全及稻谷品種安全、我國稻米進口安全狀況、我國稻米進口來源國占比安全狀況等進行了評估。
代艷偉副部長在發言中就中國糧食電子商務發展歷程、中國糧食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糧食電子商務主要面臨的安全問題及相關對策進行了詳細介紹。
座談會上,相關專家還就2014-2015年糧食生產安全、現階段影響我國糧食產業鏈的各環節安全、從單純的數量安全到數量與質量調協安全,以及糧食安全指標體系的構建等進行了交流探討。相關糧油批發市場、商城負責人就糧食流通安全、消費安全等進行了介紹。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