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料加工及傳統工藝(一)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25 14:32:24
1.油料剝殼與仁殼分離
(1)剝殼設備葵花籽剝殼機、圓盤剝殼機、刀板剝殼機、齒輥剝殼機、殼仁分離組合機、烏柏籽仁殼分離機、刀籠剝殼機、離心剝殼機、輥式剝殼機、殼仁分離篩。
(2)剝殼要求
①仁中含殼率(3.94目/厘米篩檢驗)棉籽仁不超過10%;花生仁不超過1%;葵花籽仁不超過10%。②殼中含仁率(手揀)棉籽殼不超過0.5%;花生殼不超過0.5%;葵花籽殼不超過1%(如有整籽,剝殼后計入)。
4.油料干燥油料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脫水至相宜水分的過程。油料收獲時有時在雨季,所以水分含量高。為了安全貯藏,使之有適宜水分,干燥就十分必要。
利用干燥設備加熱油料,可使其中部分水分汽化,同時,油料四周空氣中的濕度,必須小于油料在該溫度下的表面濕度,這樣形成濕度差,則油料中的水分才能不斷地汽化而逸入大氣,并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油料表面的空氣量越多,則油料的脫水速度越快,干燥設備強制通入熱風進行干操,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常用的干操設備有回轉式干燥機、振動流化床干燥機和平板干燥機。
5.油料破碎用機械的方法,將油料粒度變小的工序叫破碎。破碎的目的,對于大粒油料而言,是改變其粒度大小利于軋胚;對于預榨餅來說,是使餅塊大小適中,為浸出或第二次壓榨創造良好的出油條件。破碎常用于大豆、花生仁、油棕仁、椰子干、油桐籽和油茶籽等顆粒較大的油料或預榨餅。油料破碎的工藝指標列于表1-8中。
破碎設備的種類較多,常用的有牙板破碎機、輥式破碎機、齒輥破碎機和錘式破碎機等四種。
6.油料軟化軟化是調節油料的水分和溫度,使其變軟。增加塑性的工序。為使軋胚效果達到要求,對于含油量較低的大豆、含水分較少的油菜籽以及棉籽等油料,軟化是不可缺少的。對于大豆,由于含油量較低,質地較硬,如果再加上含水分少,溫度又不高,未經軟化就進行軋胚,勢必會產生很多粉末;對含水分低的油菜籽(尤其是陳油菜籽),未經軟化就進行軋胚,也難以達到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含油量較高的油料,是否軟化就應慎重考慮。例如花生仁一般不予軟化;新收獲的油菜籽,當水分含量高于8%時,一般不予軟化,否則,軋胚時易粘輥面而造成操作困難。
7.油料軋胚軋胚亦稱"壓片"、"軋片"。它是利用機械的作用,將油料由粒狀壓成薄片的過程。軋胚的目的,在于破壞油料的細胞組織,為蒸炒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便在壓榨或浸出時,使油脂能順利地分離出來。
對軋胚的基本要求是料胚要薄,面均勻,粉末少,不露油,手捏發軟,松手散開,粉末度控制在篩孔1毫米的篩下物不超過10%~15%,料胚的厚度:大豆0.3毫米以下,棉仁0.4毫米以下,油菜籽0.35毫米以下,花生仁0.5毫米以下。
軋完胚后再對料胚進行加熱,使其入浸水分控制在7%左右,粉末度控制在10%以下。當棉胚厚度增至0.4毫米以上,即使增大溶劑量,也難以達到較低的殘油率。因此,必須采用壓力大的液壓軋胚機,使胚片厚度控制在0.25~0.30毫米,且胚片堅實。這樣既不會增加胚片的粉末度,又有利于溶劑的浸出。常用設備有:單對輥軋胚機、對輥軋胚機。
8.油料蒸炒油料蒸炒是指生胚經過濕潤、加熱、蒸胚和炒胚等處理,使之發生一定的物理化學變化,并使其內部的結構改變,轉變成熟胚的過程。
蒸炒是制油工藝過程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因為蒸炒可以借助水分和溫度的作用,使油料內部的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例如細胞受到進一步的破壞,蛋白質發生凝固變性,磷脂和棉酚的離析與結合等,而這些變化不僅有利于油脂從油料中比較輕易地分離出來,而且有利于毛油質量的提高。所以,蒸炒效果的好壞,對整個制油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出油率的高低以及油品、餅粕的質量都有著直接的影響。
(1)層式蒸炒鍋主要油料料胚經5層蒸炒鍋處理后,榨油機上的蒸炒鍋,其炒胚后油料的水分和溫度,通常就稱為入榨水分和入榨溫度。
(2)熱風炒籽機熱風炒籽機主要用于機榨香麻油、芝麻醬、濃香花生油制取中芝麻、花生仁的均勻焙炒。經該設備烘炒的芝麻粒色澤均勻,表面疏松,且溫度高、入榨水分低,出油率可達46%~48%。由于該設備是實行連續化、全封閉生產,從而優化了生產條件,改變了我國長期利用平底炒鍋焙炒芝麻的狀況。
9.油料擠壓膨化一種以擠壓膨化為基礎的新方法,正在用于對浸出前的油料進行預處理。由兩個半圓筒形機殼組成的圓筒形機膛內,有一根具有固定螺距和直徑的螺旋軸。螺旋軸上的螺旋線不連續,間隔中斷。機膛內壁上有凸出的破碎刮刀。油料出口處是一塊有槽孔的模板,模板外有一個隨軸旋轉的切割器。在接近進料器的機殼外壁上有加水管閥,在接近出料端的機殼外壁有數個直接蒸汽注入管閥。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