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即將向日本國會提交一份農業經濟振興方案。日本農業已經逐漸成為日本經濟體系中越來越死氣沉沉的部分。如今日本務農人口正在不斷減少,而其中為數不少都是老齡人口;農業問題已然成為日本同其他國家就垮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TP)進行談判中令雙方都頗感頭疼的問題;日本政府目前對于農產品進口征收高額關稅,東京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日本國內的農民,但其他對日出口農產品的國家對此頗有微詞。
普遍觀點認為,安倍晉三在改革振興日本農業的道路上將要面臨的最大障礙之一便是日本農業協會(Japan Agriculture)。日本農業協會在全日本設有大約700個農業合作社,協會由此控制著日本農產品的定價權以及分銷網絡中的絕大部分,與此同時該協會還負責向農民供應作物種子以及農業機械。對于日本農業協會來說,無論是安倍政府的改革振興計劃還是TTP都不能令其滿意。
日本農業協會歷史上一直以來同自民黨保持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其自身雄厚的財政實力也使其面對執政政府時底氣十足。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日本農業協會旗下銀行業務在日本銀行機構中的存款規模達到91.5萬億日元(約合5170億英鎊),正因為如此日本農業協會對出身日本農業地區的國會議員來說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今年1月,日本農業協會的成員就成功擊敗自民黨的候選人出任佐賀縣的行政長官,而佐賀縣是日本西南部地區的農業重鎮。盡管農業在整個日本經濟體系中所占份額僅有1%左右,但自民黨在佐賀縣的“失守”使得東京方面擔心農業或成為安倍政府在推行結構性改革道路上的絆腳石。日本大和銀行(Resona Bank)首席經濟學家黑瀨浩一 ( Koichi Kurose )將日本農業協會在佐賀縣的競選成功或將成為今年4月日本全境地方行政長官大選的一個縮影,安倍政府必須對農業改革以及農業在日本經濟中的地位引起重視
近來日本國內出現部分農產品高價少供的怪象,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對牛奶以及奶制品實施的封閉式國內產銷循環使得市場對產品價格和供應的調控作用十分有限。日本市場的牛奶和奶制品的生產規模以及銷售價格控制權完全由政府以及少數由日本農業協會指定的集團所控制,而對上述產品的進口東京方面又給予嚴格的控制。上述因素都導致了日本農產品流通市場種種不正常現象的發生。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財年中日本國內原奶產量達到745萬噸,而在1997年這一數字高達866萬噸。另一方面,2014年內日本奶制品從業農民人數從1975年的160100人減至18600人,日本國內奶牛數量較歷史最高值減少了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對奶油進口征收高達360%的關稅并且實施進口限額以“保護”日本農民的利益。
安倍政府希望打破上述體系以給予本地農民或者農業合作社更多自主權進而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生產積極性,然而這一想法中在最后能有多少比例變成現實恐怕連安倍晉三自己也無法給出明確答案。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