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種尷尬的現狀,交易所及業內有識之士也在思變。在今年11月6日召開的第九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上,大商所負責人表示,大商所將加快制度創新抓緊研究黃大豆2號的活躍措施,目前正積極與海關、質檢等國家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在爭取政策支持的同時,積極推進合約修改工作,爭取明年上半年出臺相關舉措。
兩大原因羈絆
豆二年成交不足1萬手
豆二的不活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過去10年中豆二多數時間年成交手數不足1萬手。對于豆二成交不活躍的原因,許多市場人士也進行過分析,一般認為原因有兩點。
首先是交割方面的問題。盡管豆二并未明示標的是進口轉基因大豆,但通過交割標的質量標準中含油量指標限制了國產大豆交割的數量,能夠滿足豆二交割標準的非進口大豆莫屬。而國內《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在十六條中規定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如果具有生命活力,應當建立進口檔案,載明其來源、貯存、運輸等內容,并采取與農業轉基因生物相適應的安全控制措施,確保農業轉基因生物不進入環境。這是轉基因大豆不能直接進入貿易環節的原因。
盡管大豆進口沒有配額,但實際操作中受管理辦法的約束,轉基因大豆一般必須實現確定銷售方直接進入壓榨環節,無法在市場自由貿易流通,交割環節的不暢通導致現貨企業不愿在豆二上進行套保操作。與之相對,下游的豆粕、豆油均不區分轉基因與非轉基因,豆粕、豆油期貨價格與現貨銷售聯系也是十分緊密,油廠在豆粕豆油上進行相應的套保操作更為方便。另外壓榨企業還可以在CBOT市場進行相應的套保操作,所以豆二無法有效吸引現貨套保力量的介入,在缺乏一個重要市場組成部分的情況下,自然很難吸引市場參與者的熱情。
其次,豆二由于標的的原因,價格運行完全受CBOT市場主導。由于交易時間的差異,油廠或機構可以直接在CBOT市場交易,但普通投資者只能通過豆一進行風險對沖操作,在博弈中存在天然劣勢。由于進口裝船、到港等信息獲取存在難度,普通投資者無法精確掌握油廠進口大豆成本,豆二非常容易成為壓榨企業實現內外套利的一個工具。這種場外信息的不對稱應該說是豆二不活躍的根本原因。豆類中豆一、豆粕、豆油由于更多受國內供需情況影響,且交割較為便利,合約設置使得市場參與主體處于近似平等地位,所以交易情況均較為活躍。
現貨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與期貨市場的慘淡狀況相比,進口轉基因大豆在現貨市場的表現卻如日中天。如果按照市場年度計算,國內大豆進口量在1999年-2010年度僅為1010萬噸,進口大豆占消費總量比重僅為44%,但到了2013年-2014年度,進口大豆數量已經暴增至7000萬噸,進口依賴度已經升至86.2%。國內蛋白、油脂需求快速增長是大豆進口數量暴增的根本原因,近10年來國內大豆消費年均增幅為7.8%,而國產大豆產量受產區種植面積萎縮影響不增反減,國產大豆產量從最高的1740萬噸降至不足1200萬噸,部分機構認為國產大豆產量甚至不足1000萬噸。近年來國儲持續收購大豆儲備,國產大豆可供應量進一步萎縮,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供應量的一減一增使得現貨市場供需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目前油用大豆基本被進口大豆供應統治,即使是國產大豆的傳統強項——食用領域,近年來進口大豆滲透的也十分嚴重。2013年有媒體報道在華東、華北地區小的豆制品加工廠大豆原料已經大多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進口豆在食用領域的侵占主要是受原料成本驅動,目前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銷區價差已經擴大至近1000元/噸,商業趨利天性與監管的松懈聯合作用下,這種侵占是必然的結局。
豆二仍是好品種
激活交易舉措有望出臺
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在期市與現貨市場的兩重天表現值得我們深思,如何在不傷害豆一的前提下提高豆二的活躍度是交易所一直考慮的問題。
從近年國家對國產大豆的政策思路看,政府對國產大豆保護并不積極,這里面牽扯到國內種植面積問題,目前國內耕地面積不足以保證大豆完全國產話,在口糧作物優先背景下,放棄油料作物是必然的選擇。政府只是保持最低限度的國內供應,但在下游消費方面,盡管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管制較為嚴格,但又不鼓勵非轉基因作物的優先宣傳,這種政策的自我矛盾有較為深層的原因,短時間也不會有根本性的調整。
在這樣的情況下,交易所為活躍豆一豆二采取了積極措施,對豆一,交易所近年來增加了產區交割庫,調整了豆一的交割標準,將其與現貨市場對接,但目前的交割標準更多與食用豆對接,尚不能滿足增長迅猛的蛋白加工企業要求,在內外大豆成本嚴重背離的情況下,食用大豆領域對期貨市場的需求仍十分有限,這也是為什么國家對大豆收儲政策改革背景下,豆一交易仍持續萎縮的一個重要原因,未來仍需要根據現貨市場的變化對相關制度進行即使跟進。
對于豆二,交易所其實能做的十分有限,國家政策的限制為交易所留下的騰挪空間十分有限。從上面的兩條原因對癥下藥的話,第一條可以通過可以借鑒其他品種保稅交割的經驗盤活豆二。如此,交易主體可以在保稅區對轉基因大豆進行交割,從而規避了買方身份限制,為貿易企業參與豆二期貨交易打開了方便之門。但對于第二條,這就是先天不足的問題,交易所和期貨公司可以做的就十分有限,目前看仍沒有有效的解決途徑。從服務實體經濟這個目的出發,豆二當然是一個好的品種和工具,但市場結構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值得關注的是豆粕、豆油運轉良好有效地解決了產業的需求。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