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旺季菜粕減產有望成為上漲行情導火索
每年進入春季以后,我國南方地區就迎來了水產養殖旺季,養魚戶、養鴨戶等紛紛采購原料備用,各地飼料企業則紛紛采購菜粕,并開足馬力生產魚料、鴨料。此時,我國油菜籽主產區長江流域已進入油菜生長關鍵期,油菜花開得很是燦爛,這一地區油菜種植面積的增減、未來產量的增減,以及油菜籽收購價格的高低等看似和養魚戶、養鴨戶沒有一點關系,但決定著他們養殖收益的增減。
國內菜粕供應貨源有兩種:一是進口菜粕,二是國產菜粕,兩者所占市場份額不相上下,使用時間基本不重疊。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是進口菜粕主導市場時段,而每年的4月至9月則是國產菜粕主導市場時段。從事菜粕期貨交易的投資者趙偉告訴記者,菜粕期現貨價格在不同時間段對應不同的交易標的,用行業內的話說,可分為“長江菜粕”和“沿海菜粕”兩個交易標的。
從時間來看,國產菜粕市場主導市場的階段和國內水產養殖旺季基本是重合的,供應方和需求方兩者力量是否均衡會導致菜粕價格出現相應變化。
據記者調查,受油菜種植收益不斷下滑和小麥種植收益不斷增加影響,加上油菜種植、田間管理、收獲等還主要靠人工來完成,在去年秋季油菜種植季節,長江流域很多農民更愿意種植小麥,“油改麥”成為普遍現象。在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地油菜產區記者看到,田里種滿了小麥,部分地區雖然種植的油菜面積減幅不大,但種植方式由移栽改為撒播,這將導致油菜單產大幅下滑。
黃作森告訴記者,菜粕主要用來生產中低檔水產料和鴨料,由于適口性不好,很少用作豬料的生產原料,生產雞料也基本不用菜粕。在水產養殖高峰,當菜粕價格較為合適時,水產料和鴨料中菜粕的占比很大,在50%左右。
部分羅菲魚和四大家魚養殖戶說,近兩年水產養殖效益比較好,對飼料采購價格的高低關注得不太多,估計今年很多水產養殖戶仍會擴大規模。實際上,水產養殖效益較好還得益于近年來國內居民飲食習慣改變,水產品越來越得到城鎮居民的喜愛助漲了水產品價格。
“供應減少,需求趨增,菜粕在今年春季啟動‘水產行情’的可能性很大。”美爾雅期貨農產品部經理劉磊認為,雖然當前長江流域油菜長勢較好,但是這難以抵沖種植面積下降和種植方式改變造成單產下降對油菜籽總產量的影響,在水產養殖旺季來臨后,市場炒作國產油菜籽減少題材的熱情估計較高,減產題材將成為行情發動的導火索。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