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棉花供需形勢轉好,但難擺脫高庫存壓制。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報告顯示,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市場供應過剩的量較本年度進一步收窄,供需面朝向有利的方向變化,但整體仍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過剩128.4萬噸,遠低于本年度的233.3萬噸。其中產量2569.5萬噸,較本年度調減14.9萬噸;消費2441.1萬噸,調增90萬噸。
中國方面,棉花的供需格局與全球的極為類似,其中2014/2015年度產量預測為642.3萬噸,消費量794.7萬噸,進口量174.2萬噸。折算下來看中國棉花供需依舊是供給過剩的格局,不過過剩的量有所收窄,已由本年度的253萬噸縮減至21.8萬噸,亦可稱其為寬平衡的格局。
但是新年度我國的棉花期末庫存在此調增20.7萬噸至1369.7萬噸,已經遠超越棉花一個年度的消費量。綜合折算近幾年中國棉花收、拋儲量數據,目前我國棉花儲備庫存預計在937.6萬噸,足以滿足下一年度的棉花消費需求,高庫存的壓制將持續制約我國棉價運行的上行空間。
再看全球的庫存情況,近四年的數據呈現出一路陡峭上揚的趨勢。但若將中國的庫存數據剔除可見,其期末庫存量及其庫存消費比走勢變化并沒有那么明顯。也就是說,后期全球棉花的走勢也將看中國棉花庫存的眼色。
直補政策引導棉價回歸市場化。經國務院批準,《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已于9月1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正式下發執行。根據《實施方案》,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取消棉花收儲政策。政府不干預市場價格,價格由市場決定,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二是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種植前公布棉花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不發放補貼。三是完善補貼方式,目標價格補貼額與種植面積、交售籽棉量、種植品種等掛鉤。
棉花收儲政策改直補,政策方面對棉價的干預力度弱化,新年度棉花價格將重新交由棉花市場的基本供求決定,棉價回歸市場化。后期預計國內外棉價差將逐步縮小,同時在目前外棉持續低位的情況下,我國國內的棉價也將延續弱勢格局。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