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重視糧食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6-17 13:57:52
糧食安全已確定為國家安全戰備,應警惕美國等超級大國靠糧食出口間接控制他國政策和穩定。目前制約我國糧食安全因素主要有流通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病蟲損糧與生物燃料耗糧并存、糧食科技轉化應用難度增大等問題。為此建議:
進一步加強我國現代農業糧食產業體系建設,使我國糧食種植區域化、糧食生產規模化、糧食產品標準化、糧食經營產業化、糧食種植服務社會化
提高我國糧食自給率,國家財政資金要向糧食生產區與種糧大戶傾斜。提升穩產高產的耕地面積,節水節地提高糧食產出率、水資源利用率、種糧勞動生產率、糧食產品的優質率、耕地利用率。通過藏糧于市、藏糧于庫、藏糧于地,構建以綜合藏糧為主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糧油加工科技水平,提高原糧利用率、出品率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保障糧食安全應節源開流,做大做強品牌糧食企業集團。
加強監測預報和信息共享,加強統防統治,實現“蟲口奪糧”
形成糧油加工、儲存、物流標準體系,加快改善農戶、中小規模經營者的儲運條件。加強從育種入手,研制培育出抗霉抗蟲抗寒抗旱的優良品種。厲行節約、健康消費,在流通和消費環節倡導節約糧食,尤其是減少餐飲行業的糧食、食物的浪費。通過“耕海務農、收獲食物”來開辟食物新來源,豐富民眾的生活方式和改變民眾的飲食習慣,科學利用具有安全、優質、營養、高質和有利人類健康的天然綠色海洋食物。
更加重視糧食結構平衡、質量安全、效益提升
大力發展雜糧產業,滿足多元需求,助力糧食安全。雜糧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特色作物,是糧食生產潛在產業,雜糧具有藥食同源和傳承農耕文化之功能,各級政府應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推進雜糧育種引進、技能推廣和專業化基地建設。加大雜糧健康的科普宣傳力度和雜糧品牌營銷宣傳力度。
建立糧食貿易進出口預警機制和走糧食進口多元化之路
建立我國糧價與國際糧價聯動機制,形成相對合理的動態比價關系,并適當限制糧食進口,充分發揮公共外交作用,鼓勵民企抱團發展和實施糧企“走出去”戰略,實現“國外屯田”“國內屯糧”。利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支持有實力糧企利用華僑華人的資源優勢,獨資或與華僑合資在東南亞、非洲等人少地多的國家購買或租賃土地開辦農場,種植經營糧食、油料、糖料等農產品,把好農糧發展的主動權,支持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解決我國糧食加工業落后產能過剩問題,限制玉米等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項目建設
減少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糧價穩定,謹防未來農業成高效益產業時,國外大豆、玉米等糧價暴漲對我國的影響。
推進糧食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
通過支持以轉包、出租、更換、轉讓、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空殼村”改造復墾,利用政府收儲,開發區建設的熟土,提升復墾土地的質量。大力培育壯大農民糧食專業合作組織,創新對種糧大戶的“增量糧食”財政補貼等。加大農民的專業合作組織化規模。加大公共財政對支農、支糧的力度,完善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互補”,擴大涉農抵押品范圍,創新擔保方式,加大對糧油生產者等的農業政策性貸款支持力度。確保種子糧、儲備糧、居民口糧、飼料糧、工業用糧等,發展城鄉一體的放心糧油銷售網絡體系。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球糧機網:http://m.jpdesign.cn